“哦?”朱元璋聞言,先是看了朱標一眼,然後才低頭望著懷裡的朱雄英:“那雄英讀到哪了?”
“三字經與千字文孫兒都會背了,還有論語,孫兒也會背上一些。”
“那雄英把書背些出來,給皇爺爺聽好不好。”
“嗯,”朱雄英微微將頭輕點,對於這些啟蒙文,他早就滾瓜爛熟,於是便賣萌的問道:“皇爺爺想聽哪篇文章,孫兒來背給皇爺爺聽。”
“那就三字經吧。”
“好,”於是朱雄英將三字經在腦中過了一遍,隨後便朗朗背誦了起來:“人之初,性本善……”
朱元璋聽著自己大孫子流利清晰的背書聲,面上帶著慈愛的微笑,心裡也不住的為大孫子點頭。
朱雄英是他的嫡長孫,更是未來繼承大明的天子,對於朱雄英的期望,他是同長子朱標一樣的看重。
待朱雄英一字不差的背誦完,這時候朱元璋再次開口:“雄英再來背些論語給皇爺爺聽聽。”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朱雄英背誦到一半,就不再背誦了,因為他知道過猶不及,於是假裝不好意思的說道:“皇爺爺,孫兒後面不會背了。”
“你還小,以後大了,自然就會背出來。”對於這個大孫子,朱元璋此刻已經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對了,你讀了這幾篇論語,可知道這裡面所講的含義?”
“孫兒聽父王說過,倒也記下了不少。”
“那皇爺爺問問你,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是何意?”
朱雄英思索了一陣,隨後才開口回道:“孔子之言,乃是說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外要敬愛師長,說話要謹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愛相處,親近那些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剩餘的精力,就用來學習。”
“好,雄英說的好。”此時朱元璋又望向了幾個還在殿內的小兒子:“你們都快來,今日父皇也來考考你們。”
聽到朱元璋的話,朱雄英幾個叔叔們臉上頓時變了色,兩腿顫顫來到朱元璋的身邊,接受朱元璋的考問。
好在幾個叔叔也是真心愛讀書的,雖然回答老朱問題時,磕磕巴巴,但總算也混了過去。
這時朱元璋望著朱雄英詢道:“雄英可願意去學堂讀書?”
朱雄英先是看了自己父親一眼,見父親沒有表示後,這才點了點頭:“孫兒願意去學堂讀書。”
“好,那明日,你便和你幾位叔叔一起去學堂。”其實朱元璋也是有私心的,雖然這殿裡幾個都是小兒子,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都心疼。
自己的大孫子未來將是皇帝,而這幾個兒子與大孫子年齡相弗,現在幾個人關係處的相當不錯,如今讓他們一塊讀書,將來以後,自己大孫子也能對他們多照顧一點。
此時在殿內,朱雄英還看到自己的十叔朱檀,正在悄悄的對自己擠眉弄眼,朱雄英見此,也是不由輕輕一笑。
待叔叔們都去學堂接受下午講學時,朱雄英已經去往了坤寧宮,尋自己的皇祖母了。
只是朱雄英卻不知曉,他與皇爺爺所言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為艱”的話,正在朝堂引起了巨大的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