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前殿。
朱標還在向朱元璋請教如何處理國事。
這時一個小宦官又走入殿內通報,太孫和幾位皇子到了。
朱元璋與朱標結束交談,說道:“讓他們進來吧。”
只見一夥人簇擁著朱雄英入了殿內,後面還有兩個侍衛各提著兩個大食盒,一群人都臉色嚴峻,唯有朱雄英臉上帶著笑意。
“孫兒見過皇爺爺。”朱雄英雖然只有四歲,但看起來比九歲的朱梓,氣質上要強了許多。
“兒臣見過父皇。”朱雄英的幾位叔叔,也上前給朱元璋見禮。
“看來你們幾個相處的不錯。”朱元璋自然是看到了朱雄英是被簇擁著進來的,很明顯就能看出,在這幾人中他處於領袖的位置。
對此朱元璋很是滿意。
雖說幾個兒子是自己大孫的叔叔,但自己大孫可是皇太孫,是君;自己的小兒子們,雖然輩分高,但卻是臣,臣以君馬首是瞻,這是大義,要是自己大孫以某個叔叔為首,那他可就不高興了。
“皇爺爺,孫兒聽說您從早朝後,到現在還沒進膳,便特意和幾位皇叔一塊給您煮了些熱湯麵,皇爺爺,您吃一點吧。”
朱元璋看著朱雄英那雙祈望的眼神,心都快被融化了,哪還記得自己下過宮中一日兩餐的嚴令,對著身邊的宦官喊道:“還不把食盒拿過來。”
兩個宦官趕緊從朱雄英侍衛手中接過食盒,放到了朱元璋身前御桌上,隨後開啟食盒,開始擺放起來。
只見兩個大海碗裡裝著熱湯麵,那碗要比平常吃的碗大四五倍;一隻燉大鵝,也用海碗裝著,那鵝肉一看就燉爛了;還有一碗大醬和一大盤醃姜生蒜。
朱元璋一看,都是自己愛吃的,頓時心裡明瞭,自己大孫子是用了心的。
朱元璋欣慰的看著朱雄英,臉上帶著笑意:“這麼多,皇爺爺怎麼能吃得下,雄英來陪皇爺爺一塊吃。”
隨後又看向朱標和幾個小兒子們:“你們也都過來吃些。”
朱標其實早就有些餓的前胸貼後背了,如今老爺子叫大夥一起吃麵,還裝模作樣一番:“既然父皇有命,兒臣便也來吃一些。”
朱元璋不理朱標,對著身旁宦官說道:“去弄些碗筷過來。”
那太監領命,很快便將餐具拿了過來。
此時朱雄英的幾個叔叔們,早已是暗吞口涎,在來的路上,十叔朱檀,就不停的喊著“真香”。
此時宦官們已經將大海碗裡的面,分到七個小碗裡。
“雄英到皇爺爺這裡來。”
朱雄英乖巧的來到朱元璋懷裡,然後拿起一小碗熱湯麵,遞到朱元璋面前:“皇爺爺您吃。”
“好,好,雄英你也吃。”朱元璋接過朱雄英遞過來的小碗,滿面慈和,隨後又嚴肅的看著自己的兒子們:“你們也過來拿碗吃吧。”
於是朱標幾人也來到御桌旁,各自拿了一碗,隨後目光便定在了那隻大鵝上。
朱元璋對此視而不見,從那隻大鵝上,用筷子夾下一隻鵝腿,接著就放到朱雄英的碗上。
朱雄英見此,卻將鵝腿夾還給朱元璋碗裡,臉上說不出得心疼:“皇爺爺您把蒙元趕走,接下被他們禍害下來的爛攤子,扛著天下所有的貧苦百姓,為他們尋找更好的活路;
孫兒知曉,為了天下百姓都能求活,每日天還未明,您便起來處理政事,夜已至深,您還在為咱們大明愁思苦想,
這鵝腿雖然事小,但這餐飯乃是孫兒與各位叔叔為表孝心的心意,其菜餚之中,以這隻大鵝為重,其精華俱在這鵝腿之上,所以皇爺爺要是不辜負孫兒與叔叔們的孝心,這鵝腿只能由您吃。”
“好,好啊,真是咱的好乖孫…”朱元璋眼睛有些微紅,一把將朱雄英抱在懷裡,他從未想過,最理解他的人居然是自己四歲大的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