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走嘍…”朱雄英高聲呼道,同十叔朱檀、十一叔朱椿勾肩搭背的走出學堂,而八叔朱梓與十二叔朱柏也緊隨其後。
幾個人就這麼喜喜鬧鬧的往御膳房而去。
……
皇宮,文華殿。
朱元璋正在與太子朱標商量著朝中政事。
“你覺得胡惟庸這人如何?”
“回父皇,兒臣覺得這胡惟庸倒是頗具才幹,其人也還算勇於任事,只是兒臣聽聞,其人器量卻不大,心中頗為狹隘。”
朱元璋聞言不置可否的點點頭,隨後望了朱標一眼:“如今大明稍定,需要的就是那些能做事、會做事的人,向那些人品好卻辦不了事的,還不如胡惟庸呢,
如今朝內左丞相之位空懸,咱想讓他胡惟庸試試,若是他能把朝廷的事辦好,那就繼續讓他當這個左丞相,若是辦不好,到時就換。”
“兒臣初理朝政,這左丞相之事,父皇決定便好。”朱標並不喜歡這個胡惟庸,總覺得這個胡惟庸是個小人,雖然平時在父皇與自己面前唯唯諾諾,小心謹慎的樣子,但在其他大臣面前,卻是倨傲無比。
歷史上,朱標一早就看出胡惟庸的不對勁,曾暗中命人搜查胡惟庸違法亂紀的證據,只是胡惟庸在做官一道上頗為精明,知道太子在盯著自己,所以前期的胡惟庸做事一直盡心盡力,即使有違法亂紀之事,也會把手腳處理乾淨。
所以朱標並未尋得胡惟庸犯法的證據。
歷史上,朱標對很多老臣、文臣仁義,很多時候反對父親殺害那些老臣,但唯有在胡惟庸一案裡,朱標的態度就很堅決的支援父親肅清胡惟庸的勢力。
只不過他不支援濫殺無辜。
也就是說,朱標仁厚歸仁厚,但原則歸原則,作為一名優秀的太子,他有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絕不是純粹的心慈手軟。
此時二人將左丞相之事確定,朱元璋這才問起朱雄英來。
“對了,你娘讓我問你,雄英怎麼這兩日都沒去坤寧宮啊?”
想起這個,朱標瞬間頭大起來,這事和他還真沒關係,要怪只能怪太子妃。
原來是朱雄英自從會走後,天天白天跑去馬皇后那,讓馬皇后跟他講故事,馬皇后見大孫子跟自己親,自然高興,於是把老朱以前打仗的事,小朱小時候的事,還有兩個叔叔小時候的趣事都講給朱雄英聽。
朱雄英聽的津津有味,偶爾有時候,就留在坤寧宮過夜。
於是,太子妃常氏就吃了朱雄英的醋,暗地裡隱晦表示,讓朱雄英白日裡留在東宮多陪陪她,所以這幾天,朱雄英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太子府裡,不僅每日三餐與太子妃一起用膳,連下午也在太子妃那讀書。
而馬皇后也很孤獨,雖說和自己家老頭子感情好的很,但老頭子有那麼多小老婆,總有照顧不到她的地方,而且兒子們都大了,大半時間都在朝堂上,也沒時間陪她,平時也沒人能陪她好好說個話。
如今好不容易大孫子來心疼自己,馬皇后心裡自然高興,把坤寧宮裡的好東西都給了朱雄英,現在見朱雄英這兩天沒來,可把馬皇后給想壞了。
現在明朝初期可沒有太子妃每天對皇后請安這套,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東宮府內,所以平時朱雄英白天要麼在馬皇后那,要麼只能在東宮待著。
“這幾日兒臣讓雄英在東宮讀書,所以這兩日就未能讓雄英去母后那問安。”朱標最終還是揹負了所有。
這邊朱標剛說完,就有一個小宦官上前通報:“啟稟皇上,剛剛有人來報,皇太孫殿下與潭王、魯王、十一皇子、十二皇子一同去了御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