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朱棣想要翻身成君,除了造反,他別無選擇。
因為華夏從周朝始,古代皇室一直都將皇帝的嫡生長子作為大統的第一繼承人。
簡單地說,就是皇帝駕崩後,皇位由皇帝與正宮皇后所生的長子來繼承皇位,即使他再昏庸無能,也仍舊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
雖然這種制度有不小的弊端,但這種制度卻保證了政權的平穩過渡,使人心穩定,政權穩固,相對來說,它是最符合封建社會行之有效的繼承製度。
所以作為極其看重嫡庶之別的朱元璋,更是將這嫡長繼承製度寫進了祖訓。
也正是因為有這條祖訓的存在,庶出的朱棣,根本沒有機會靠大義成為帝王。
所以歷史上,朱棣未來得到皇帝后,為了史自己的皇位名正言順,狠狠對自己的身世做了一番騷操作,甚至連自己的生母也不認。
原本時空裡,朱棣登基後特意令人撰寫了一本講述自己身世的書。
這本書開頭寫到:朱棣的母親是馬皇后,他一共有兄弟五個,其父親在位時所立的太子朱標是老大,前面還有兩位哥哥,而自己是老四,剩下的周王是最小的老小。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這五兄弟當中只有老五週王是朱棣的親弟弟,朱棣為了掩蓋事實才將周王和自己一起杜撰寫成生母均為馬皇后。
而不久後,朱棣更是來了一番更騷的操作,在編寫另一本書籍時,立馬變了一種說法,馬皇后的親生兒子就只剩下他和周王,其他幾位皇子均變成嬪妃所生。
這樣一來,朱棣立馬變成嫡長子,成為五兄弟當中身份最高的嫡生長子,其他皇子的地位則變得一個不如一個。
朱棣大費周章編寫書籍篡改事實,來抬高自己的身價貶低幾位兄弟的出身,僅僅是為了塑造自己繼承明王朝皇帝的正統合法性。
因為只有這樣,朱棣才能擺脫篡奪政權的壞名聲,製造出皇位本應該就是屬於他的假象。不過朱棣太過於急於求成,在邏輯上留下很大破綻。
因為如果按照他所編寫書籍中對他們五位皇子出身的描述,朱元璋在位期間太子之位理應歸屬朱棣,沒有理由旁落到庶出的朱標頭上,這其中的緣由一看便知,朱棣這樣一改反而弄巧成拙,給後人留下遭人吐槽的馬腳。
由此看來,投胎絕對是一門學問,投對胎成了嫡長皇子,那便是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相反如果投胎成為庶出,那麼生來就只能看別人的臉色。
而當今的太子朱標,便是那個贏在起跑線的幸運者,大明剛剛建立,便確定了太子之位,將來朱元璋若是故去,他便是大明第二個皇帝。
至於朱雄英,作為朱標的嫡長子,皇室的嫡長孫,說起來反而要比朱標更為幸運。
朱標出生時,天下還在大亂,父親朱元璋常年在外出徵,從小是由馬皇后帶大。
而朱雄英則不同,不僅父母都在身邊,更有爺爺祖母疼愛,加上母妃常氏後面的常家、藍家。
可以這麼說,只要朱雄英安然長大,不去作死,哪怕平平凡凡,沒有什麼雄才大略,他也能順利繼承皇位。
而至於朱棣,要是他真的要造反的話,那隻能請他去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