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充實的自我提升之中,一個多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而在這過程中,不止是夏旭自身能力學識得到了充足的增長,他麾下的企業與專案也各有進展。
首先是從周小東那收購來的匯創高科,現如今已經改名星海工業,並且又招收了一批科研人員,也藉助陳樂瑤為星海風投構建起來的人脈與多個軟硬體廠商、供應商、材料商達成合作。
在此之後,已經小有所得的夏旭就帶著小白花正式入駐星海工業的研究所,對機器人的設計也從實踐娛樂逐漸轉為正式。
無論什麼機械製造公司都不可能自己研發所有硬體,他這剛起步的菜鳥加上技術底蘊同樣偏弱的星海工業自然也不可能,硬體方面全靠採購與定製。
不過硬體選取與採用、結構設計、外觀設計、功能設計等等倒是全部由漸入佳境的夏旭自身一手主持。
有超腦藥劑在學東西還是很快的,科研天賦的意義除了學習能力外更在於創意、思路、看待事物的角度這些。
而他雖然沒有機械工程的天賦,但卻也不是傻子。
在超腦藥劑解決學識問題後他雖然不一定能原創出什麼驚世駭俗的技術,但將現成的技術與軟硬體簡單構建成自己所想要的物品還是能做到的。
至於後續再如何最佳化功能與外觀、如何解決缺陷與bug等等,這也並不需要他一個人閉門造車。
鈔能力發動,周小東等一應相關人才紛紛加入研發團隊,從旁協助補充、查漏補缺,各種現有機器人案例與潘遠航留下的蜈蚣機器人也能作為參考。
至於軟體方面,自然是簡單的交給外包公司,高難度的交給他親封御用程式媛小唐同學了,一些除了程式編寫外還需要額外專業知識的也聘請了一批專家時刻提供協助與諮詢。
於是乎,在這一個多月以後,夏·機械師·旭的處女作就光速新鮮出爐。
“老闆,斯波特工業的這批硬體明顯要比之前採用的好上不少,中央處理器效能提高了近百分之二十,伺服電機的效能表現更是令人驚豔,但多光譜鏡頭還是老牌廠商瑞晶光學那批更成熟穩定……”
“那就暫時採用現在這個方案吧,後續再慢慢除錯最佳化。”
星海工業的研究所內,帶著一副款式與智慧眼鏡很像、只是鏡片變成黑紅色墨鏡的夏旭一邊聽著周小東他們的彙報,一邊躬身專注的焊接著線路。
事實上,比起他半學半實踐慢慢拼湊的機器人,最先誕生的研究成果、或者說改良成果其實是智慧眼鏡。
潘遠航留下的智慧眼鏡強悍之處只在於其搭載的腦控技術,其餘方面,硬體經過這些年的迭代已經不算頂尖,軟體更只是由開源的安卓手機系統粗製濫造而來,只是做個敷衍的測試用途,並未在其上下功夫雕琢。
所以他這一個多月的學習,除了拉著小白花學習機器人設計外也嘗試著將智慧眼鏡進行了硬體迭代與結構、外形最佳化,然後讓小白花拿智慧眼鏡的系統試手,嘗試最佳化改造。
當然,一個月的時間也做不了太多,更何況主要精力還是在機器人上,所以他讓小白花做的也不多,除了一些細節方面的最佳化外主要就是重做潘遠航那粗製濫造的腦控操作軟體。
腦控互動技術方面他們自然無從置喙,但那提供視覺畫面的腦控軟體、或者說整個智慧眼鏡的顯示系統都實在是太拉胯了。
潘遠航的設計思路明顯是將這副智慧眼鏡定位成了ar裝置,增強現實技術。
顧名思義,ar裝置是以現實為主,再利用技術手段對現實進行補充與增強。
簡單點來說就是智慧眼鏡的鏡片不阻擋正常視野,可以正常觀看周圍的環境,但又透過鏡片上生成的虛構影像顯示將兩者融為一體,在正常視野中額外看到虛擬物體、畫面。
倒不是說這種設計本身有什麼問題,但這方面的技術目前顯然並不成熟。
微小虛擬物體還行,可像遙控裝置回傳的影片畫面想要完整顯示而又不影響正常視野的話卻只能犧牲亮度和清晰度,將其儘可能的虛化淡化。
這點在光線暗淡的環境下問題不大,可在較強的陽光照射下卻會陷入完全看不清乃至看不見的窘境。
畢竟哪怕是手機之類裝置調到最高亮度在陽光底下都會很難看清,更別是顯示在透明鏡片上、進行過虛化處理的畫面。
在陽光底下連看都看不清,更別提應用腦控技術時需要快速、明晰的辨認回傳畫面做出決策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