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忙活的這段時間,市面上的機器人越發多了起來。
銀行大廳,移動聯通大廳,商場的中心區域,電業局,菸草公司等等
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玩偶,也有形形色色的類人型服務機器人。
好像誰家沒個機器人撐門面,就趕不上潮流一樣。
這些機器人有太一真神公司的產品,也有其他機器人生產企業的。
形色各異,功能也不相同。
有些廠商確實實力雄厚,雖然沒有太一真神公司那麼多先進演算法,但在其他方面也有一技之長。
而且日積月累,很多當前流行的演算法也都有掌握。
加上軟體晶片功能不錯,倒也做的像模像樣。
這些機器人算是跟太一真神公司一樣,專心搞科研的。
還有一些,技術也有,但一看技術就落後很多,肢體動作流暢度差的很遠。
這種就屬於臨時抱佛腳,收購了一些過時的技術。
當然這也算好的,至少是正兒八經的機器人。
還有一些就比較考驗智商了。
有的竟然是人穿著機甲裝模作樣的表演一番,還有的就是一個大號的卡通玩具,電動馬達加上齒輪,就搞出來了。
當然也有人另闢蹊徑,選擇用彷生動物機器人做噱頭。
比如機器狗,機器牛,甚至機器貓之類的。
得益於波士頓機器狗的演算法開源,這一類機器寵物倒也搞得有聲有色,吸引了不少目光。
彷彿一夜之間,有個推手在推動著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
李旭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切,他以為這些都是市場需求。是因為人們長久受困於機器人產業發展滯後,而自主形成的群起效應。
與國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
國外對於機器人產業依舊還是不瘟不火的狀態,他們得新聞媒體也報道了華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事情。
但一些主流媒體並沒有跟進,也沒有形成一定的輿論。
雖然國外並沒有關注機器人,但他們有一項新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高盛集團投資的一家生物實驗室,於近期宣佈,該實驗室經過研究發現一種新的生物成分,該生物成分可有效提高生物體細胞活性。
該生物成分被命名為bayer細胞活力素!
當這個訊息透過克來恩博士傳到他的耳朵裡時,李旭有那麼一剎那的呆愣。
這不就是系統獎勵自己的物品嘛?
難道不是異世界的產物,而是即將被發現的新激素?
李旭微微皺了皺眉頭。
不會這麼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