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需要所有人勒緊褲腰帶,這根弦如果繃得太緊,大梁境內很可能出現動亂。
蕭瑾繼續說道:“另一方面,南軍如今的兵力比較空虛。前年江陵之戰前,南軍五營加上江陵守軍,總兵力足有三十五萬人。拿下漢陽城後,南岸守軍增加到十萬,北岸五營的老卒合計不到十九萬人,祁年大營更是隻剩下兩衛不到三萬人。”
郭興知道他所言不虛,南軍兵力減少是因為前年大戰的損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普定侯陳桓領軍北上勤王救駕,然後順勢補入京軍南營。
雖然各營都有招募一些新兵,但是沒有經歷過戰火淬鍊的新兵顯然比不上百戰老卒的實力。
郭興緩緩道:“卑職明白軍機大人的為難之處,只是南朝動兵乃是必然,卑職之意,我軍可以主動出擊,力爭一戰打痛南朝君臣,這樣或許有可能壓制住他們的蠢蠢欲動。”
蕭瑾反問道:“萬一戰敗呢?”
郭興語塞。
戰場哪有必勝之說,可是明知道對方將要舉起刀槍,總不能任由他們從容佈置,這便是蕭瑾與南軍本土將帥最大的分歧,也是郭興代表其他將帥今日與蕭瑾商談的根由。
郭興沉聲道:“軍機大人,南軍將士勇毅敢當,且面對周軍佔據心理上的優勢,在區域性戰場上即便沒有必勝的把握,也不會處於劣勢。再者,我軍不需要大舉出動,只要拿下一兩場戰事的勝利,南朝君臣自然明白利害輕重。”
蕭瑾微微皺眉道:“依老侯爺之見,我軍要從何處動手?”
郭興正色道:“以江陵城為依託,東出直逼南朝臨江大營!”
蕭瑾望著對方稍顯熱切的眼神,心中不由得輕嘆一聲,他很清楚這些驕兵悍將的想法。或許對於他們來說,戰功不可或缺,順勢打消南朝君臣的意圖更是一舉兩得。然而他身為南軍主帥,必須從全域性考慮,一旦戰事陷入僵局,或者主力被南朝軍隊纏住又將如何?
一念及此,他誠懇地說道:“老侯爺,如今南朝亦在猶豫之中,他們也要考慮出兵之後落敗的風險。如今朝廷承擔的壓力極大,所以本侯認為最好的應對乃是以不變應萬變。在西境戰事決勝之前,無論南朝如何咄咄逼人,只要他們不敢越過天滄江進犯,我軍都要保持克制。”
郭興眉頭皺起,卻又無可奈何。
他不是穀梁更不是裴越,面對有天子劍傍身,集右軍機、南軍主帥和欽差大臣於一身的蕭瑾,今日的勸說已經是極限,不可能再進一步。其實他也能理解蕭瑾,因為南軍於他而言十分陌生,並非當初鎮守虎城時培養出來的忠耿心腹。
從蕭瑾將天滄江南岸十萬大軍的提調之權交給蔡遷便能看出,他始終對南軍的實力存有疑慮。
一旦戰事爆發,南軍將帥是否會讓他如臂使指猶未可知。
種種因素疊加之下,蕭瑾選擇較為保守的策略並不出奇。
節堂內一片沉默肅然,忽然一陣急促倉皇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份死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