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儀仗抵達興梁府時已近傍晚,府尹劉相率領一眾官員拜伏於道旁接駕。
開平帝從御輦上走下來,在廷衛的簇擁中來到近前,親自將劉相攙扶起來,溫聲道:“皇叔不必多禮。”
劉相今年五十六歲,乃是中宗皇帝的幼弟,從二十多年前開始就是興梁府府尹,打理著劉氏皇族的龍興之地,同時還負責看顧皇陵,算得上皇室宗親中有權有勢的人物。莫要小看這區區一座府城,因為賦稅全免再加上朝廷時不時的撥銀子,這裡商貿發達格外繁華,油水自然也頗為充足。
故此,劉相一點也不顯老,瞧著僅比開平帝年長一些。
他在這位皇帝侄兒面前絲毫不敢託大,畢恭畢敬地說道:“陛下厚恩,微臣銘記在心。陛下,城內行宮已經收拾妥當,微臣親自裡外看了一遍,沒有任何不妥之處。”
開平帝微笑道:“有勞皇叔。”
劉相感嘆道:“陛下體恤百姓胸懷蒼生,上蒼必定降下甘霖,解救三州百姓乾旱之苦。與陛下牽掛萬民的心胸相比,微臣做這點事實在不值一提。”
開平帝握著他的手腕道:“皇叔不必自謙,興梁府在你的治下越來越好,這都是你的功勞。只是年老不以筋骨為能,皇叔豈能一直這般勞累?還望皇叔能時常進宮,陪朕說說話。”
劉相微微一怔,隨即不自然地笑道:“微臣求之不得。”
開平帝輕聲一笑,然後重新登上御輦,聖駕進入府城。
裴越在旁目睹這場簡短的交流,瞟了一眼眼中浮現苦澀的劉相,心中感慨萬千。
這位皇帝真是一刻都不肯閒著,想必他早就看這位皇叔不順眼,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將他撤掉。劉相如果有眼色的話,過幾天就應該上奏朝廷請辭府尹,若是他戀棧不去的話,想必開平帝有的是辦法讓他低頭。
裴越終於確認一點,皇帝這個職業真不是普通人能幹的,若是一心當個昏君倒也罷了,無非君王不早朝而已,可若是真想在青史上留下一個好名聲,怕不是早晚會活活累死。
行宮設在城內北面,與京都之中的皇城當然無法相比,可是在裴越看來已經足夠大氣恢弘。
武定衛已經全面接管興梁府城的防衛,行宮周圍駐紮著三千禁軍,內部則由廷衛負責,城外有藏鋒衛八千精銳騎兵,如此森嚴有序的防衛莫說一小撮不軌之徒,就算是大軍來襲也足以能支撐到京營到來。
一夜無事。
翌日上午,皇帝儀仗出城前往皇陵附近的圜丘壇。
武定衛分為兩部,羅克敵率領五千人留守興梁府,秦賢親自領著七千人清早出城,提前趕赴皇陵周遭佔據地利設定營地。
韋睿和唐臨汾依舊率領藏鋒衛主力隨行聖駕,傅弘之親領精銳斥候朝著四面八方遊弋偵查。
大半個時辰過後,皇帝儀仗抵達圜丘壇。
這是一個三層露天圓臺,別名祭天台,由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等組成。
壇面為艾葉青石、漢白玉欄板和欄柱雕成,壇中心的圓形石板名為億兆景從石。壇心四周圍繞有九重石塊,第一圈是九塊扇形板,第二圈為十八塊,然後以九的倍數遞加。
圜丘外面有兩重譴牆,均為藍琉璃筒瓦通脊頂,牆身塗朱。內牆是圓形,外牆是方形,以此來象徵天圓地方。外牆四面各有欞星門,都是六柱三門。
此壇的功用便是祭天,故而修建得極為莊嚴,且結構非常巧妙,內牆外面東南有燔柴爐一個,能夠起到迴音之效,在壇心說話仿若一呼百應,愈發增添天子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