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定了一下心情,王羽踏上了第一道階梯。
這第一彎乃是儒門十哲之一子路先生留下的道理烙印。
子路,此人勇力過人,雖然經過祖師教導,但是仍然未成為儒雅君子,祖師評價:“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但是其勇之一道,戰力非凡,乃是儒門除了祖師之外,戰力最強之人。
故此他留下的道理烙印全是關於勇之一道的。
王羽剛踏上第一道階梯,三個充滿血色的大字直接出現在了王羽面前。
“何為勇?”
三個血色大字憑空而立,散發著無盡的鋒芒,給了王羽十分強大的壓迫感,似乎下一刻這三個大字就會朝著王羽壓了過來。
王羽鎮定心神,頂著壓力開始思考,什麼是勇呢?
儒門祖師是這麼說的。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以上,就是儒門祖師對於勇的態度,看不懂的同學也不要緊,咱來總結一下,對於勇,祖師的態度有兩面性的。
一方面他是肯定,如他說“勇者不懼”,認為一個人應該有仁有智有勇;反之,“見義不為,無勇也”。
另一方面,祖師認為若盲目崇尚勇力,而不能用禮去節制它、用義去引導它,就會犯上作亂。同樣,憎恨不仁者是正常的,但是憎恨得過頭了,罔顧國法、採取私刑,就會出亂子。祖師喜歡在禮樂的教化下,社會井井有條,有秩序。
王羽腦海之中過了一遍,結合後世對於勇的認定。
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真的勇士,不在於多麼強大的武力,而是有一顆無畏無懼的心,敢於直視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以武力視人者,不足以稱勇,反而是弱,武力在氣勢凌人,武力去唯唯諾諾,堪稱懦夫!”
我就不信魯子先生的話還撼不動你!
當然,撼不動就撼不動,畢竟魯迅說的話,跟我周樹人什麼關係,這不丟臉!
王羽的答案一出,那三個大字頓時搖晃起來,恍惚間王羽似乎看到了一個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漢子喟然長嘆,而後這三個大字就消失不見了。
更為奇怪的是,接下來的九十九道階梯王羽都是一躍而過,再沒有受到什麼考驗。
這讓王羽心中有了猜測。
難道說,鑲刻這些道理的儒門宗師門都還健在,而且能夠感應到此間的情況?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儒門的底蘊可就太過嚇人了,不愧是此世間第一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