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大清都不敢如此奢侈,他們也就是少數的幾個八旗滿兵,才能每天大魚大肉。
其他的綠營兵窮得跟苦哈哈似的。
而且大清是用全國之力,去供養少數幾隻強悍的軍隊。
而這中蘭,只佔領五六個省份,卻擁有了這等財力物力,根本讓人無法理解。
席明達一邊給他遞上一大碗伙食。
一邊又當起了嚮導:“其實這一切都不值錢,每個兵一天伙食,其實不到20文錢,偶爾加一點新鮮肉類,也不超過30文。”
唐四貴聽了以後,不由地傻住了。
這叫不值錢?
一天吃掉了20文,這要是擱在普通人家,那幾乎只有過年才吃的,如此奢侈。
他們當年貧窮的時候,最多一天不超過三文錢,這不是笑話,這是真實的。
這些西南窮困地區,吃都吃不飽,許多人除了耕種以外,還要上山打獵,或是在山裡面尋找野菜以充飢。
“難道你們軍中如此有錢?”
唐四貴覺得如此奢華的生活,除了抄家,打劫勒索,他再也想不出能有快速來錢方式。
並且他在思考著這種方式能否長期存在。
畢竟他自己瑤壯族起義軍,省吃儉用,只是為了能夠讓起義軍擁有大量的資源,去攻打其他縣城,解放周圍的百姓。
為天下窮苦人做主。
席明達見他一副不相信的模樣。
也沒有氣餒,一邊吃飯,一邊耐心地解釋起來:“一群人吃飯比一個人吃飯還要便宜許多,
好比如你一個人想吃豬肉,那麼殺一頭豬,那價格自然高,因為你吃不了多少,其他的都會浪費掉,
但上千人想吃豬肉,那麼一頭豬,每個人自然價格就下來了,如今同樣道理。”
唐四貴聽起來模模糊糊。
不過似乎是這麼一個道理,但不足以解釋這一切。
“這還有一點說不通,你們軍隊天天都吃這麼好,如此軍餉就需要更多。”
唐四貴明白行軍打仗,靠的就是軍餉,要是軍餉不足的話,根本沒有人跟他們打仗。
剛開始起義的時候,大家都是窮苦人,於是就跟著揭竿而起。
可打到後面,這些人有了自己的財產之後,他們就一定會想著是否有軍餉,如果沒有錢那還打屁的仗,倒不如回家種田。
所以起家容易,但想維持下去就十分困難。
席明達這時候笑著說道:“因為咱們的生產力不斷提高,你可沒有見過一個龐大的造糖廠,每日出糖霜能有幾百公斤,焦糖更不用說了,每日好幾噸,
這些肉乾也是透過在呂宋省建立大廠,製作出來的,那野味眾多,而且地價便宜,能夠飼養大量的雞鴨牛羊,
如今臺灣省,正在推廣化肥,穀物畝產能夠有五六擔之多,這些東西價格不貴,但貴就貴在運費。”
席明達說起來那是滿滿的自信。
他能夠說中蘭生產效率,可以排得上世界第一。
各類大工廠,源源不斷地生產,所有商品的價格也不斷地下降。
就連棕櫚油的大規模種植,導致油價不斷下跌,現在十幾文錢就能買到一斤油。
要是擱在幾年前,這幾乎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