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勝之後,董卓便不再往弘農方向進軍,反而一路往北,入馮翊,過重泉、頻陽,進入北地郡之中。
……
楊堅被董卓伏兵所敗。
只能徐徐退兵,撤回長安城。
還沒有到達長安,在途中卻遇到了李世民和楊林率軍而來。
兩人向楊堅行禮,李世民說道:“兄長,我們在城外掃蕩董卓餘孽,並未發現大部分兵馬,反而楊林將軍處,卻有董卓精兵,偷襲長安,劫奪天子而去!”
聽聞此言,楊堅頓時吃驚。
他立刻招呼兵馬,在長安附近集中,準備集合全軍之力,在關中地帶封鎖董卓,不讓董卓把天子劫往西涼。
楊堅書信發出。
諸多兵馬紛紛響應。
不過數日,皇甫嵩、王允、董承、伏完、士孫瑞等諸多漢室老臣皆率領家僕私兵前來集合,一同起兵,準備圍殲董卓。
另一邊。
董卓方面。
長安城附近。
大規模的兵馬調動自然是逃不過董卓的眼睛。
谷北地郡,耀縣城中。
一場軍議在董卓的主持下開始了。
董卓看著地圖,對眾人說道:“如今張蠔的兵馬在郿塢、雍縣附近遊擊,那皇甫嵩大軍屯駐扶風,此人當世名將,不可力敵,該以什麼方式解救張蠔,讓天子進入西涼呢?”
說到這裡,董卓的目光落在了李儒身上。
李儒沉吟片刻,說道:“可用聲東擊西之法,讓張蠔將軍向北,引皇甫嵩追擊,再有石勒、石虎兵馬偷襲他的後方,擊敗皇甫嵩,從而救出張蠔將軍。”
董卓聞言,思索片刻,旋即點點頭,同意了李儒的意見。
之後,他派出十幾路信使,帶著公文軍報,送往石勒及張蠔所在之處。
十幾路信使,分散至各個方向。
在將公文送到石勒及張蠔手中時,也送到了皇甫嵩的手裡。
槐裡縣,皇甫嵩軍營。
“我等兵馬駐紮耀縣,將軍可速引兵前來,之後同往西涼……”
皇甫嵩看著手裡的公文,低聲念道。
“父親,這是董卓的公文?”
此時,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快步走來,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