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辭的後腦勺被石頭磕地生疼,用力地揉了揉後,才伸了個懶腰。
周圍都是民兵,看來,陶融還沒有出發。
想到此處,心裡不禁舒了一口氣。
蕭問渠拿來一個水囊,還有幾個饅頭,“郡主醒了,洗漱後趕緊墊墊肚子吧。”
“怎麼沒有看到陶融?”
反正,事情已成定局,蕭問渠也實話實說,“大人上閻王寨當壓寨夫人了。”
“那迎親隊伍,敲鑼打鼓的,陣仗還真是大。就是那嫁衣小了點,大人穿得有點擠。”
紀辭聞言,手一抖,水囊裡的水,咕咚咕咚全撒在紀辭身上,裙子被打溼了大半。
衣服溼漉漉的,都貼在自己身上,黏糊糊的,十分難受。
眼下,紀辭也顧不得這麼多,只是擔心陶融的安危,“陶融去了多久?”
“不久,也就兩個多時辰吧。大概,已經拜過天地,準備動手了。”
每次都是這樣,有什麼危險,陶融馬上就丟下她,孤身一人涉險。
紀辭也不知道,陶融那邊究竟進展到什麼地步,也不敢輕舉妄動。
以免,打亂了陶融的計劃。
“陶融走之前,有沒有什麼交待?”
“大人就說,讓我好好保護郡主。讓這些民兵圍在山下,不要擅自脫離隊伍。不過,大家過來,就是想要盡一份力。現在,什麼也幹不了,正和那些降匪大眼瞪小眼呢。”
紀辭的腦海裡,突然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
“問渠,你去找張大嬸,讓她挑幾個信得過的降匪過來。”
“好,我這就過去!”
紀辭則是去了一個偏僻的角落,在裡面空間裡面,取出雞血紫檀二胡。
“郡主,你找我們過來,是不是要帶我們打上閻王寨?”
張二妞過來時,就像打了雞血似的,不知道多興奮。
“張大嬸,我想問一下,夜梧郡這裡,有沒有什麼流傳甚廣的民謠,最好是關於思念家鄉的。”
“這可多了去了,像《家鄉》、《月亮曲》……這些都很有名。夜梧郡上下,誰都會唱幾句。”
紀辭看向那些降匪,“閻王寨的匪寇們,他們也會唱嗎?”
“會的會的,大家在上山前,都是夜梧郡的百姓。上山後,雖然把家人也接上山了,但都心心念念著回去。如果,他們聽到山下的人唱民謠,說不定會哭出來。”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紀辭將所有的民兵、降匪召集在一起。
讓大家一起唱民謠,她拉著二胡伴奏。
雖然,閻王寨在山頂,大家在山下唱歌,但架不住有三千多人。
雖然,唱的不是句句在調上,但氣勢是吼出來了。
閻王寨內,有些耳尖的土匪,聽到下面的歌謠聲,禁一時忍不住哼起來。
不知不覺間,面容上就佈滿了縱橫交錯的淚水。
“山下的鄉親們在唱《月光曲》,這是家鄉的親人,在呼喚遠方的遊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