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三次!
姬昌之父季歷在位的時候就勵精圖治,對周邊的小諸侯發動了一系列戰爭,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但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張,引起了當時的商王,也就是壽王祖父太丁的警惕。
為了遏制其繼續壯大,太丁以封賞為名,將季歷召喚到殷都。
名義上封西伯侯之位,為西方諸侯之長,實則軟禁了一段時間之後,就以莫須有的罪名給弄死了。
可惜的是,季歷雖然身死,但周國的根基卻絲毫未傷。
而商王文丁死後,帝乙繼位,卻趕上了東夷叛亂。
帝乙為了免於東西受敵,就把自己的幼妹嫁給了姬昌,商、周兩國的關係才有所緩和,也讓大商騰出手來打敗了東夷,改稱東魯,由姜桓楚為東伯侯,負責鎮壓。
而姬昌坐上了西伯侯之位後,繼承其父遺志,一直勤於政事,廣佈仁德,在諸侯之中聲望越來越大。
他的賢名傳至天下,甚至有小諸侯起了矛盾都要到周國,讓姬昌去評判。
要知道,這可是大商這個宗主國才有的權利!
私下裡他也廣羅人才,對周邊許多小諸侯都以禮相待,甚至予以重用,拉攏成為聯盟。
這幾年他覺得自己羽翼已豐,派出大軍,先後攻伐了黎、邗等地。
而這樣大的動作,卻沒引起大商的重視。
所以,胡雷對此也只在左軍之中,隱約知道一點,並不知道事情的全貌,自然以為是封神之戰提前了。
“什麼提前了?”
另一邊的壽王先是疑惑,隨後又恍然,他驚訝的道:“原來軍師早就知道西伯侯狼子野心,知道他們要舉兵造反了?怪不得軍師讓我派出商隊!”
壽王真的被驚到了!
他以為胡雷提前一步看出了姬昌的野心,才會讓他派人去四方打探。
即使胡雷沒料到周人會這麼快舉兵,也足以讓人震驚了!
要知道,他將這個訊息送到宮中,還有很多人都不信呢!
由此可見,胡雷的先見之明。
“不愧是軍師啊!若是軍師在朝為官,定能防微杜漸,豈容周人做大?”
壽王不由發出讚歎,又有些遺憾道:“可惜那些內廷官還心存僥倖,我將此事稟告給父王時,他們還在為姬昌說話,真是可恨!”
胡雷還沒反應過來,有些懵懵的,更不知道壽王腦補了許多,他疑惑道:“為何替姬昌說話?”
“那些酒囊飯袋,不知收了姬昌多少禮物,竟然說他素有賢名,不會造反!”
壽王想起那些人就更來氣了!
尤其是他的王叔比干,平時看著那麼聰明的一個人,不信他會看不出西周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