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金黃,土豆丁淺黃,架豆王和小白菜翠綠,西紅柿通紅,加上散落的蛋花,瞅著就有食慾。
出勺的時候老譚在調料油缸裡用手勺取了點料油,準備滴入時習慣性的聞了聞,發覺料油味道不足,放棄了。
然後叫荷臺拿來十六個小碗,裝碗時疙瘩湯的香氣飄散開來,圍著的師傅們已經有些垂涎欲滴了。
把最後一碗裝完,老譚開口道:“大夥嚐嚐味道咋樣?”
話音剛落,十六碗疙瘩湯就被端起,手慢的沒搶著,只好倆人共喝一碗。
一時間誰也不說話,只聽到呲溜呲溜的喝湯聲。
最先喝完的是砧板老大袁華,他不由自主的說:“好喝,絕對好喝!”
緊接著是副廚李旭,“譚師傅,這疙瘩湯好,一絕,尤其裡面的酥雞越吃越香,喝完了還有香味,勾著喝第二口。”
李忠清也喝完了,品品嘴,由衷的讚歎:“這才叫疙瘩湯呢,地道兒,功夫!”
師傅都喝的意猶未盡,再來一碗才好呢。
現在大夥兒看老譚的眼神是佩服和尊敬。
見圍著的人沒散去的意思,老譚來了興致,說道:“看疙瘩湯簡單,能做好的沒幾個。跟大夥兒說,會做菜不叫廚子,做好了、有人叫好才叫廚子。廚房無大事,全部是細節。做菜也是一樣,一定要把細節做到位才行。
手藝分高低,菜不分大小。不要覺著能做鮑魚魚翅就是大廚,炒盤土豆絲就是家庭婦女;會做溜三樣的是廚師,做疙瘩湯就是小弟。廚房裡的任何一個出品做好了、做到極致都是功夫,都是大師。”
大夥兒紛紛點頭,有心的拿出筆把“手藝分高低,菜不分大小”記了下來。
老譚說完想起什麼,問道:“調料油誰負責的?”
王亮說:“我負責的,炸的不行?”
“也行,但不到功夫。”老譚說。
“還差啥廚師長?”王亮問。
老譚看大夥兒有想聽的意思,說:“好,今天有興致,就跟大夥兒說說什麼是調料油。調料油是咱們東北菜所特有的,川湘菜、粵菜、淮揚菜、皖菜都不使用。
東北菜以取材廣泛、做法粗狂、原汁原味為主。講究五味調和百味香,最突出的特點的就是臨出勺時淋的調料油,具有特殊的香味,這是別的菜系所沒有的。
很多粵菜廚子、川菜廚子在咱們東北待的時間長,也會做東北菜,但他們做不出那個味來,為啥?不會靈活使用調料油,甚至是不用調料油,所以做不出來。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尖椒幹豆腐,放和不放調料油就兩個味兒,放的就好吃,一吃就是東北菜,不放就不好吃,咋吃都覺著差啥,是不是?”
大夥兒回味一下都點頭認可。
老譚接著說:“調料油又叫三合油,是香油、豆油、色拉油混合在一起,加入花椒、大料、蔥薑蒜、香料、青菜一起炸出來的。這些東西都有比例,投放的順序也有講究,不是放在一起炸熟榨乾有香味就行了。好調料油炸完了整個廚房都香,炒菜只要點上一點整個菜都是香味,一吃就是地道兒的東北菜。”
“廚師長,你教教我咋炸唄。”王亮一臉的熱切。
“明天我把炸調料油的方子給你。”老譚說。
聽老譚說把調料油的方子給自己,王亮暗自高興,挨著他的牛宏泰懟了他一下,說:“廚師長給你方子別私吞,拿出來大夥兒看,不是給你自己的。”
“你請我喝一頓吧。”王亮道。
“請你喝一頓?不收拾你就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