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量嘆息一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我知道,你記恨於我,當年我確實錯了,若早就知道小女會變成今天這副模樣,我不會勸說你同意這門婚事。”
聽到這話,李穹蒼的眼睛明顯紅了,偏過頭。
他沒有想到,時隔這麼多年,自己居然還能夠得到這位聖人的一句抱歉。
李言量搖搖頭,看向李講,一雙眼睛盡顯疲態,滄桑枯寂。
“逝者已逝,往事無論如何,此時都應該放下了。”
眾人聽聞,心底五味雜陳。
這一頁是翻過去了,可李家經受的風波,卻絕對不是一時半會能平歇的。
李講看著他,又看了一眼不遠處的棺槨。
他猜想過這場中秋家宴會血雨腥風,會跌宕起伏,會峰迴路轉,會怒火中燒……
可他從來就沒有想過。
事情走到結尾,討到了遲到的公道之後。
他居然只剩下一種淡淡的落寞與空寂。
李講想走了。
此地,不願久留。
李講起身,越過人山人海,在一雙雙複雜的目光中,走到婁娟,李可達,莫老的身邊。
他抱起那罐骨灰塞入李恩懷裡。
“給我爹在祖墳尋個風水寶地。”
說完他就離去了。
眾人看著他的背影,忽然聽到一陣婉轉千回的聲音。
那是一首詩,少年的聲音清冽,語氣蒼涼,在眾人的耳邊從清晰到模糊,越來越遠,直至消失。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來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做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在三國時期的大才子曹植的筆下,這首詩訴說的是手足相殘,沉鬱激憤的情感。
但此刻,李講念出這首詩的時候,腦海裡只有四個字。
造化弄人。
喜歡誰是文仙請大家收藏:()誰是文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