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楓問道。
樊洛晨笑了笑。
“也不算吧。用商業連通各方,其實算是共贏。”
“雲滇就在國內,運輸方便也沒有關稅。如果發展得好,國內的咖啡店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拿到品質高的咖啡豆,顧客也可以喝到更實惠的咖啡。”
“當地農民可以增加收益,我們做品牌也會得利。”
簡楓的臉上不知不覺笑開了。他是真的感到高興。
“是啊,大家都是得利的!”
“這個想法真好!”
“設想階段都是好的,實際實行會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樊洛晨說道。
“品牌搭建和推廣算是簡單的,也是最後一步。”
“但咖啡豆是農作物,雲滇當地的土壤和水質情況都有影響,處理法也要因地制宜改進,這些都需要理論、實踐和時間來驗證。”
“做好這部分前期工作,才是最大的難題。”
回想起來,樊洛晨最初的策劃案上是提到了“重點是把控品質”這一點。
簡楓現在對咖啡豆的各個環節都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更主要是從沖煮的角度出發的。
他們會學習咖啡豆的産地風味特徵,還有處理法、烘焙造成的影響。
可是咖啡豆原本的味道從何而來,則是完全陌生的領域。
這一方面,公開的研究的資料並不多,也沒有很完善的理論可以參考。
樊洛晨想攻克的,是這一部分難關。
“所以總監才一定要去當地是嗎?”
“嗯。這些事情遠端不好溝通,完全交給別人我也不放心。”
“我目前對種植也只是學了些理論,親自去試試、看看,才會有真正的理解。”
樊洛晨說道。
“後續的處理和烘焙技術目前都很成熟了,品牌的定位和包裝我也已經做了一年的調研和除錯。”
“只要生豆合格,馬上就可以進入鏈條。”
“到時候可以做線上運營,線下出給熟悉的咖啡店,再慢慢擴大合作。”
聽到“包裝”兩個字,簡楓想起了什麼,忍不住笑了。
那隻在風中淩亂的齜牙潦草小兔……就是樊洛晨的靈感繆斯啊。
“那烘焙的問題怎麼解決呢?”
他問道。
“司南不是摸索得差不多了嘛。”
簡楓愣了愣,接著恍然大悟。
原來樊洛晨對司南不僅僅只是“照顧生意、被薅羊毛”的關系,而是他們早就達成了關於這個計劃的共識,各自都在努力推進。
怪不得司南早就知道樊洛晨計劃去雲滇做什麼……他們之前就一直在雲滇接觸咖啡,對當地咖啡豆的商業情況再熟悉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