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系列第一次寫男人當做單章主角。
陳文重生初期靠寫書掙到第一桶金,隨後開啟第二件賺錢外掛盜歌。
要想釋出歌曲,你得有伴奏。
正規樂團請不起,怎麼辦?
90年代初期我國老百姓最時髦的一種休閒方式是玩歌舞廳,陳文被許美雲帶去一家,位於滬市中山路南頭的福克斯歌舞廳,在那裡他結交了駐場樂隊二人組黃勤和阿輝。
盜歌很順利,第一首是前世趙雷的《成都》,被陳文改了詞,成都和玉林路改成了外灘和中山路,歌名被改成《外灘》。隨後透過黃勤的人脈關係,將歌帶送到了滬市音樂電臺,交到了唐瑾手裡,後續又盜了一堆歌,透過唐瑾電臺播送出去,被滬市推送去帝都,陳文成為了當代聶耳。
黃勤和阿輝其實是很具有被代入感的角色。
在不獲得重生這種超級掛的前提下,黃勤和阿輝其實已經很爽了。
倆人的造型是90年代初期樂隊男的典型,兩頭長髮,很多上了年歲的書友應該對這種造型有深刻印象,沒印象的書友我推薦你們搜一下任賢齊《春天花會開》tv,伴奏樂隊就是這種長髮男樂手。
相識初期,陳文老往福克斯跑,有時候上午10點多、11點抵達他們的住所,見到過那哥倆的風流生活。有時候會有姑娘陪他們過夜,有時候地下扔著用過的安全套。
說個比較靠譜的評價,你們認識的女人如果是1960到1975年出生,她身上帶有當年女文青的標籤,那麼這個女人極大機率跟當年那些玩樂隊的長髮男樂手上過床,而且次數不會少。
瞧瞧,黃勤阿輝在不開掛的人生裡,已經玩得如此爽了。
不過呢,由於缺乏原創才華,這哥倆的前世成就很低,僅僅是歌舞團的駐場。
到了《後傳》,陳文結識了我國在這一塊概念的90年代初期天花板高曉松和王陽。那哥倆,名氣和能耐比黃勤阿輝這種草根要大太多了,在全國各大高校跟女大學生們玩得也厲害太多了。
哦對了,嚴謹點,高王不是天花板。在我書裡,天花板是陳聶耳,作詞、作曲、演唱他全是國內第一,其他人只能從第二開始排序。
在陳文的幫助下,黃勤阿輝組建了“老男孩樂隊”,後來又有三名樂手加入,一男兩女,小蒙和露露,以及一個美籍衣索比亞裔的黑人小妹妮庫拉。
儘管黃勤他們不具備原創能力,但陳文仍然樂意養他們,時不時的盜幾首歌給他們,還安排他們去紐約大學藝術學院深造,跟陳文麾下另一支美國teen-pp樂團一起合作演出。
哦,就是后街男孩,前傳中後部出場,94年夏天故事。
那麼,為什麼陳文要養老男孩樂隊?
兩個原因。
第一,情懷。
92年陳文結交的朋友,一些人叫他全名,一些人喊文哥。
沒過太久,一年後,兩年,幾乎所有新結交的人都尊稱陳老闆、陳老師,一些姑娘跟陳老師睡覺的時候都是喊陳先生,客氣得有些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