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裡,朱祁鎮批閱著奏章,不禁火冒三丈。
近日來,內閣和與三省六部都沒有什麼大事。
大明帝國的邊疆,也沒有什麼大事發生。
自從大明帝國剿滅瓦剌,大敗日不落皇家艦隊以來,整個大明帝國,可以說四海昇平,海面之上,連海盜都望風而逃,不敢興風作浪。
然而,內閣和三省六部安靜下來,專門找人茬子的清流言官們,卻蠢蠢欲動,蜂擁而至。
看著這厚厚幾疊御史言官彈劾其他大臣和冒犯天顏的奏摺,朱祁鎮眉頭緊皺,忍不住怒火中燒。
朱祁鎮體恤百官,將早朝時間延後一個時辰。
這一眾御史言官便蜂擁上摺子,指導皇帝,說什麼要祖制不能改,早朝的時間不能延後,否則會讓百官懈怠。
這天還沒亮就上朝,百官不累,他這個皇帝身體還吃不消!
朱祁鎮要開海,要重啟海上貿易通道,為國庫開源,多找些銀子,為沿海居民謀福利,改善民生。
這一眾御史言官,便說什麼要堅持禁海,萬萬不能開海,不能為著商人的利益,罔顧沿海百姓的安全,指導皇帝要維持祖制,一人一船,都不得入海。
除此之外,朱祁鎮大興商業。
這一眾御史言官,就要求要嚴懲內閣首輔嚴嵩,內閣次輔徐階,說他們偏袒商人,收了商人賄賂,要提升商人的地位。
說什麼自古以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商人不從事生產,投機倒把,妨害江山社稷。
士農工商,等級森嚴。
這種規矩,絕對不能在陛下這一朝改變。
自古以來,商人的地位就很低,他們不僅不能參加科舉,更不可穿綾羅綢緞。
即便是在唐朝,思想這麼開放的時候。
大詩人李白,又是何等的有才?
但因為其父是商人,他是商人之子,李白就沒有資格參加科舉。
而在宋朝之後,直到現在,由於程朱理學的影響,思想的禁錮更是嚴重,唯有儒學才是正綜,容不得其他的聲音。
朱祁鎮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大新改革,完善商業稅,為大明帝國增加稅收,竟然把一部分御史言官給激怒了。
或許不是這些御史被激怒了,而是朱祁鎮雷厲風行的改革,觸動了某些集團的利益。
御史言官們認為朱祁鎮違反了祖制,不僅制定商業稅收制度,還提高了商人的地位,更破壞了開國皇帝朱元璋留下的禁海祖訓。
他們進言,皇帝應該取消商業稅,繼續禁海,裁撤大明海軍……儼然一副師長的模樣,教導皇帝這不能做,那不能做。
朱祁鎮怒不可遏,這幫所謂的清流言官,他們是想幹什麼?
不過,朱祁鎮隨即就意識到,他最近大力推行的改革,觸動了某些集團的利益,現在這些集團,開始最後的掙扎。
“文人集團,不可不防,不可不治!”
朱祁鎮可是很清楚,這幫自詡清流的文人,平日一副清高模樣。
三句話不離“為了江山社稷,為了黎民百姓”,而在明朝末年,大明岌岌可危的時候,這幫文人集團不但不出手救國,反而給皇帝使絆子。
“一群假道學,實在可惡!”
朱祁鎮看著就生氣,這些都御史言官,是吃飽了撐著了嗎?
朕五日一朝,難道還不夠勤政嗎?
要知道,大明王朝的歷史上,幾年幾十年不上朝的君王,大有人在,他五日一朝,已經能評上勞動模範了。
“想不到這些御史言官,竟然想讓朕每日早朝,而且還是凌晨五點多就上朝,你們這幫御史,想要活活累死朕嗎?”
“朕推遲上朝時間,這對於朝堂大臣以及朕來說,本來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而這幫御史言官,居然還想要恢復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