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宣政殿。
朱祁鎮端坐九五,登臨朝堂。
文武百官三跪九叩,高呼陛下萬年。
兵部尚書于謙手持象牙簡,走出朝班,拱手道:“啟奏陛下,福建撫遠將軍鄭成功,奉旨來京,此刻正在殿外侯旨。”
“宣鄭成功入殿覲見。”
聽到于謙的稟報,朱祁鎮的臉上浮出幾分欣喜之色。
任命鄭成功為海軍總督之後,大明無敵海軍的訓練和建設,就可以正式提上日程。
“宣福建撫遠將軍鄭成功入殿曹見。”
魏忠賢一甩佛塵,高聲宣喝。
入京之後,鄭成功沐浴更衣,在驛站休息一宿之後,今日五更時分,便早早的在午門外侯旨。
鄭成功是福建撫遠將軍,官銜六品,負責訓練海兵,建造海防,打擊海盜,防止倭寇進犯。
大明帝國,自從開國以來,便施行禁海令。
不過,朱元璋頒佈禁海令,只是軍事政策。
大明帝國開國之初,陳友諒、張士誠敗於朱元璋之手,不少部將率領殘部,逃往海島,成為海賊,禍國殃民。
然而,對於當時的大明帝國而言,最主要的威脅,仍然是逃亡草原的元朝殘部。
所以,朱元璋為了穩定東南沿海,才頒佈禁海令。
集中大明帝國的優勢兵力,放在北部邊疆,防衛和追剿草原蠻族。
明成祖永樂一朝,朱棣曾經五次御駕親征,一直打到斡難河,北方大局穩定,草原蠻族無力反抗,選擇臣服。
與此同時,朱棣將目光放在海上,禁海令隨之名存實亡,鄭和率領大明水師,七次南下西洋,開闢出一條海上貿易通道。
表面上,的確鑄造了永樂一朝的輝煌。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受限於時代的認知,永樂一朝間,並沒有設立完善的海關商稅制度。
導致朝堂打下的勝利果實,被走私的海商和世家大族竊取,海上貿易的利益,落入到海商和世家大族的口袋之中。
而大明帝國來自海上的貿易,入不敷出!
因此,永樂一朝之後,朝堂之中,支援禁海令的聲音再次抬頭,導致朱祁鎮的爺爺和父親兩朝,皆是施行禁海令。
軍艦荒廢,海師形同虛設。
而已經嚐到甜頭的海商和世家大族,不得不大興走私,甚至不惜成為海盜。
有商行商,無商行盜。
朱祁鎮作為穿越者,自然有超越這個時代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