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讓內閣次輔徐階震驚的,還不是農業稅,而是商業稅!
百錢稅十錢,稅率一成。
這似乎毫不起眼商業稅,卻遍及大明帝國的方方面面,關係著每一家每一戶。
正統九年一月,商業稅收竟達六百萬兩!
京城內,許多商人都叫苦不堪。
突然增加的商業稅,讓他們苦不堪言。
江南的徽商,將茶葉陶瓷販賣到北方,一次販賣一萬兩白銀的茶葉或者瓷器,就要繳稅一千兩。
蜀地的商人,將蜀錦販賣到各個州府,一次販賣一萬兩白銀的蜀錦,同樣要繳稅一千兩。
在商人眼裡,商業稅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內閣次輔徐階已經計算過了,如果將商業稅收的如此之重,到年底,國庫能收稅白銀七千餘萬兩!
將近大明帝國十年的稅收!
但徐階卻憂心忡忡,因為他調查了全國各地的物價,都在暴漲。
以京城為例。
短短一個月間。
茶葉,已經從二兩銀子一斤,漲到了五兩。
大米,二十文一斤,暴漲到了六十文一斤。
麥面,三十文一斤,暴漲到了七十文一斤。
還有蔬菜,肉類等各種生活必需品,價格皆是不同程度的暴漲。
而且,若不及時調整商業稅,毫無疑問,各種物價還會不斷暴漲,這種重稅,一定會壓垮大明帝國的各個行業。
後果,無疑是難以想象的可怕!
百姓也感受到了物價上漲。
徐階的額頭上冒著冷汗,商業稅,重到了讓商人難以承受的地步!
若大明帝國的商業受創,恐怕大明帝國的經濟有面臨崩潰,到時候必將天下大亂。
徐階寫了一道奏章。
這件事,他一定要向皇帝曉明厲害。
他已經做好了直面陛下盛怒準備。
雖然他不想觸怒天威,但是商業稅之重,已經達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如此重稅,必須要壓制。
哪怕觸怒陛下,哪怕被殺頭,他也要拼死勸諫!
商業稅可以收,但是要減賦,減少到百錢三文,甚至是百錢一文,否者這種重稅,簡直就是殺雞取卵!
大明帝國現在不需要如此多的白銀,不能竭澤而漁!
而且,在歷史上,同其他朝代的臣子相比,大明王朝的臣子,向來是出了名的骨頭硬。
他們以直言進諫著稱,以進諫而死為榮。
徐階,這個四大清流黨的黨魁之一,自然向來是雞蛋裡挑骨頭,非常善於尋找皇帝和大臣毛病,甚至是小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