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柳意起來,鄭三河立刻端著一直溫著的飯菜跑了過來。
至於什麼病人第一,先看病再吃飯之類的,大安朝的人都沒有這個概念。
能看病就不錯了,誰還挑剔這些。
但柳意還是儘可能的加快了吃飯速度,填飽肚子後,整了整衣服,就在王在和鄭三河,以及一大群兵丁的簇擁下,浩浩蕩蕩走了出去。
里長家外面果然站了大概十幾個人,基本都是不在徵兵條件內的女人和老人,還有一些年歲小的小孩爬在樹上,站在牆頭,躲在稻草後,探頭探腦的看熱鬧。
見到柳意來了,里長很熱情的迎了上來,他家孫兒今天依舊吃了奶,且終於不再哭泣,被抱在懷裡還會樂呵呵的笑。
“大人,這些便是小老兒管轄之處的患病之人了,共有十七人,這便是名冊。”
作為一里之長,里長的工作能力曾經得到過大安朝的肯定,雖然字寫的有些醜,而且歪歪扭扭,但他依舊很敬業的將病人的名字,性別年齡,相貌大致描寫,所歸戶籍,居住地寫的清清楚楚。
甚至就連患者自述哪裡不舒服,都被細心的寫在了上面。
這簡直相當於是一個小型的病歷本了。
柳意有些驚訝,她昨天確實讓里長簡單記錄一下要來看病的病人,但本來也沒報多大期待,只想著知道病人的名字年齡就差不多了,沒想到里長竟然做的這麼好。
得了這位治好自家孫兒的貴人誇獎,里長很得意,神采飛揚道:
“從前鄉里緝盜捕兇時,我也是見過的,便學會了這般寫。”
柳意:……所以里長是按照通緝令的方式,來寫病歷本的嗎?
雖然“病歷本”的格式疑似通緝令,但用起來還是很好用的。
柳意喊人搬了桌子出來,自己坐著,王在則是按照她的吩咐恭敬坐在另一側,手中握筆,隨時準備記錄。
鄭三河殷勤的拿著里長家的蒲扇,輕輕給柳意扇風,間或端茶倒水。
剩餘兵丁們則是站在她身後,起到一個震懾的作用,雖然這些老弱婦孺們醫鬧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在這個受了傷搶救都來不及的古代,柳意還是很惜命的決定萬無一失。
一個有點粗糙,但五臟俱全,甚至還有保鏢的義診活動現場就完成了。
柳意手裡拿著名冊,提高聲音:“我叫到名字的走過來。”
老弱婦孺們都是怯怯的看著她,原本還會悄悄說話的他們,自從一行人出來之後,就一言不發,大氣不敢喘了。
里長跟他們說有義診,就是有醫師不收錢免費幫忙看病的時候,這一里的人家沒有一家人相信的。
醫師看病多貴啊,劉貴家的,前幾年就是因為生了病,咬牙到了縣裡找大夫看病,結果錢如流水一般的往外花。
最後錢花完了,人也沒治好,劉貴家現在還是這一里最窮的人家呢。
要不是里長賭咒發誓,說他家孫兒就是被這位醫師治好的,而且這位醫師還帶了十幾個高大兵丁,一看就不好惹,怕他們都不來,惹惱了人家,連這些婦孺老弱都不會來。
柳意喊名字:“王翠。”
一個瘦巴巴的女子誒了一聲,有點膽怯,但還是畏手畏腳走了過來。
柳意示意她坐下:“你坐在椅子上,我給你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