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瀟薄回憶著自己與公孫玲瓏的初見,不禁對這一次的見面抱有了一些憧憬。
上一次見面,她們倆探討了墨子發現的小孔成像。在火把與牆體之間用木板進行格擋,木板中間開小孔,牆體上就會出現倒立的火把影像。
按照墨家的理解,倒立影像的成因是,光的傳播就如同筆直的箭,火把所發出的光穿過小孔,原本上部的光就落在了牆體的下部。
光是沿直線傳播,也就可以解釋平常見到的光的照射下物體的影子的形成。
這之後就引申出來很多問題,人之所以會“看見”,是因為有光射到了眼睛裡。人的眼睛對比世界,也應該如同小孔一樣,那為什麼人用眼睛看到的東西並不是倒立的?
還有,發光的東西才會有光射入眼睛裡從而被人看見,那麼正常情況下只有火把等少數東西會發光,理論上,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才該是人類“看見”的常態。
黑夜與白天的區別在於太陽光,萬物本身不會發光,是太陽光照亮了萬物,於是有光從物體身上射到了眼睛裡,人才能夠看見它。
太陽光這一種光,照射了石頭,人看見了石頭;照射了湖水,人才看見了湖水。同樣是一種光,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區別?是不是因為每一種物體都反射了不同的光,而太陽光正是當之無愧的蘊含萬物的光。
公孫玲瓏,丁瀟薄,還有齊墨的一幫老學者,她們秉持的都是,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人類要主動去挖掘,現象的背後必有其物質成因。
比如光沿直線傳播,目前大家已經認為這是一種確實的規律,但他們又堅信,總有一天可以找到解釋這個規律的物質成因。
研究《墨經》的隊伍,在墨家是一代比一代少,找不到徒弟繼承衣缽簡直太常見。武功很難失傳,但這些東西,說不定死一個關鍵人物,傳承就斷了。
對於齊墨的老學者而言,有一個好奇心特別強的後輩小子丁瀟薄,他們十分欣喜。
當年聽說秦國國師陸言竟然公開宣稱,世界是客體存在,要以人為主體,主動去研究客體的世界,什麼天、神都不存在,他們激動到熱淚盈眶,又萬分可惜。
當又一個同道後輩公孫玲瓏出現,並且對方還是名家大名,所謂的門戶之見,瞬間就被所有人拋在腦後。
徐夫子看得出來,丁瀟薄的表情似乎是,憧憬、愉悅。他不禁白眉抖了抖,暗自心驚:瀟薄這副面貌,莫非是喜歡上了公孫玲瓏?
“徐夫子,我們走吧。”
丁瀟薄握住長鞭,揮手示意。
“哦,好,那就啟程吧,”
徐夫子搖了搖頭,撩開簾子坐進車廂,手上還拿著奔雷劍。
……
羅網七兇劍擊破麒麟會總部,得到了一個疑似藏有重大機密的箱子。為了開啟箱子上的十權甲子鎖,公輸仇、徐夫子在收到傳信的第一時間便趕赴咸陽。
同一時間內,麒麟會的弄玉等人也按照原定計劃向南移動。目前弄玉本人已和松瓏前往桑海去見顓孫循,意在商議麒麟會與儒家幾派的聯手。
……
“這裡就是桑海城,小聖賢莊故地,夫君他曾經的師門所在。”
弄玉站在街道邊上,目光隨意地掃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嘆了一聲,緩緩邁開步伐。
“說來慚愧,這竟是我第一次來到桑海。”
弄玉並沒有去過小聖賢莊,更沒有親眼見到過荀子,現在踏上這片土地,心情有些複雜。
這也不能怪她,陸言自從離開小聖賢莊,二十年裡也就回去過那一次。當時是具霜陪同,回來桑海請見荀子行冠禮,然後回咸陽就向弄玉提親了。
松瓏時刻關注著街上的情況,提醒道:“夫人,我們住在棲霞居,請隨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