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弱楚,這種事情看似於我大秦萬利,實則是可望而不可得。”
如果真的可以一戰而削弱楚國,那陸言當然也是期望能夠這麼做。
可是現在熊悍出兵魏國,是符合楚國國內氏族利益的舉動,整個楚國大大小小的封君都竭力想要在滅國大戰中分一杯羹。
這是一個萬眾一心的楚國。
就憑秦國現在的情況,為了削弱楚國,選擇在楚國最強勢的時候,跟他硬碰硬,到時候即便是勝了,也絕對討不了好。
三國鼎立的局面大家都是清楚的,魏蜀吳三個國家為什麼能夠僵持那麼多年?曹魏明明具有那麼大的優勢,偏偏還是被東吳和蜀漢拖著,最後一統天下的時候,已經是輪到司馬家坐皇帝。
正是因為,三角形的穩定性掛掉)
正是因為,一旦有某個勢力的實力過於強大,剩下二者必定聯合在一起。
現在的這個世界,同樣快要進入這樣的階段。韓國滅亡,魏國也快了,燕國在趙國的鐵蹄下也隨時有傾覆的風險。就剩下一個齊國。
額,這個是基本可以看作是秦國的小弟。由於幾十年沒有動過刀兵,齊國國內的兵戈氣息太過稀散,軍隊的戰鬥力堪憂。
有資格站在爭霸天下棋盤上的,只有三個國家,秦楚趙。更嚴格的說起來,秦國是最強的,其次楚國,再次趙國。
倘若接下來得這場伐楚大戰爆發,秦國欲圖一戰而削弱楚國,趙王偃又不是傻子,怎麼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可以幫自己分擔秦國壓力的國家被直接打殘?唇亡齒寒啊~
至於趙國在這個共同伐楚的時候幫助楚國、進攻秦國,會不會丟失國家信義顏面……
秦國要是把楚國給打殘了,下一個就輪到趙國。這種時候了,趙王偃又怎麼會在乎自己的臉面!
所以,這場戰爭秦國一旦插手,列國都被捲進戰爭過程中,那個趙王偃絕對會毫不猶豫地捅秦國的後背。
秦國這個時間段,同時跟趙國還有楚國交戰,這是要削弱楚國,還是在削弱自己?!
所以,不管是為了秦國的國家利益,還是為了陸言自己需要的這個和平發育時間,他都要阻止此時秦過攪和進這場大戰。
陸言朝著上面的嬴政,還有身邊的文武百官拱手,然後邁開步子,闊步流星,身上的披風無風自動。
“大王,諸位大人,大周共主八百年,孔子修春秋,戰國分七雄。天子已去,諸王紛爭,春秋漸行漸遠。時代的更迭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就悄然到來。
當年孝公任用商君變法強國,從中原霸主魏國手中奪回老秦河西之地,將魏國打落霸主席位。從此我大秦崛起成為大爭之世的主角,時代更迭的腳步就從這裡開始。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從這時就開始瓦解。”
“戰國七雄從這時瓦解?國師大人,距離商君變法已經過去百餘年,如今才有這第一個韓國滅亡,這個所謂的開始,未免太過持久了。”
“這就是我們身為人類,在歷史程序面前的渺小。秦國變法強國,大秦君主東出之志開始樹立。就是從這個時候起,秦國連年出兵三晉,趙韓魏三國在大秦的不斷攻伐中,國土人口一點點地流失,直到之前熊悍滅亡韓國,終於正式宣告,戰國七雄的局面瓦解。
既然一個時代的局勢瓦解,必然會有一個新的局勢取代他。這個新的局勢,我將他取名為一超二強。”
“一超二強?”
“這是什麼意思?”
“新的趨勢……”
有些人下意識地問出聲來,也有很多人正在皺眉深思,顯然這個一超二強的詞讓他們聯想到了很多。
陸言對著幾個不明所以的大臣解釋道:“一超,就是指我秦國,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二強,指的是趙國、楚國;至於其他的三個國家,諸位都可以看見其國力、戰力的衰弱。”
“嗯~這麼一說確實如此。”
“一超二強,原來如此。”王綰輕輕地點頭,先是呢喃著,然後對著陸言說道:“一超二強,這麼說,國師大人之所以反對此時我大秦跟楚國交戰,想必就是跟一超二強的新局勢有關吧。”
陸言對他報以微笑,“不錯,之前的戰國七雄紛爭局勢中,列國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而到了現在的局勢,三個大國之間的利害,已經可以一目瞭然。”
武將佇列裡的蒙武在此時站出來發言:“是了,我大秦參與伐楚之戰,目的是為了一戰將楚國打殘,至少讓他回去舔舐傷口舔個十年。同樣也是一個大國的趙國,唇亡齒寒之下,決不能坐視我大秦順利地攻伐楚國。我秦國伐楚,趙國必反!如此,我大秦同時與二強交戰,徒增傷亡,取勝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