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旁邊笑而不語。
長梧子看了眼他,有些不解。荀子則回了一個微笑。
窮薪子開啟竹簡,就見到《論人生在世》。
“關於人與世界關係問題的兩種結構……”
“主體——客體”結構:世界萬物與人處在彼此外在關係之中,並且以我為主體),以事物為客體),主體憑藉認識事物的本質、規律性以征服客體,使客體為我所用,達到主體與客體的統一。
“人——世界”結構:人寓於世界之中,人與天地萬物相通相融,與世界萬物構成一個整體。
“人與世界關係的三個發展階段……”
“前主客關係的天人合一”: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人與世界萬物相通相融。然而想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道家講究忘記自我的經驗、意識,貼合天地自然的大道。但人終究是人,天道渺渺,沒有認識論和方法論,上下求索卻難得入門。
“主體——客體”二分:明確身為人的主體性,透過認識、思維把握外在的客體,掌握客觀事物的本質和普遍規律,達到主客統一。人與天的關係是平等的,日月交替、四季輪迴、萬物生長、風霜雨雪,背後的規律都是可以主動認識的。人認識規律,然後利用規律改造世界。
但這時要注意,人的主體地位的抬高,容易造成慾望橫流、人的精神境界越來越低下,甚至引發自然對人類的報復。
“後主客關係的天人合一”:包含了“主體——客體”關係而又超越之,概括起來可以說成,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想中最高的天人合一境界。
雖然寫出來只有這麼寥寥數語,但是窮薪子讀得異常緩慢,甚至,讀著讀著,身軀開始顫抖。
江湖散人來得越來越多,自有道家弟子引導他們的位置,能上山的也都是有眼見的,沒有人鬧出什麼事。
“看到沒有,妙臺上兩位就是兩宗的掌門大師,長梧子和窮薪子。”
“旁邊那兩位是誰啊?”
“那是儒家的孟夫子和荀夫子,都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
“他們在做什麼?”
“這我哪兒知道。”
“快看,農家俠魁、墨家鉅子、陰陽家護法,這次來了很多百家大人物。”
場地開始嘈雜起來,散人們互相交談,問這問那,百家之內各自也相談甚歡。
道家弟子則靜靜打坐,彷彿這裡的嘈雜與他們無關,從始至終,在妙臺下方的弟子,就沒有動彈過的。
陸言仔細觀察過,根據他的猜想,這幾位妙臺下打坐的弟子,應該就是參與論劍的,現在的打坐本身就是一場考驗。
“掌門師尊,四十九之數已滿。”
不知不覺間四十九已經滿了,負責接引的弟子朝著妙臺高喊一聲。
百家中人紛紛噤聲,散人們也不再多嘴,山頂一時寂靜。
位於所有人目光中央的妙臺上,窮薪子突然雙目淚流,仰天而泣:“人宗求道三百年,老夫年近七旬,居然讓我得見此大道之文,得蒼天之幸啊!”
發生了什麼?
所有人只覺太乙山的天空突然變了,冥冥之中一股無形的壓力使喘不過氣。
這是?
陸言有些顫抖,這是來自天人境的感覺!
在場的天人境有長梧子、荀子,可他倆都沒有釋放壓力。
那就只有一個解釋:窮薪子,他天人合一了。
彩雲漫天,萬物回春。窮薪子出現在天空,所有人仰望那個人影,卻只感知到,天上飛著一團火。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窮薪今日得證天人,指誓於天,道家人宗,必將此道,世世代代,薪火相傳。”
聲音若霹靂崩山巒,萬里雲霞中似有天雷回應。
窮薪子落到地上,看向孟思和荀子問道:“此文是哪位前輩所做,我道家人宗願將其奉為祖師,世代供奉。”
荀子被噎得嗆了一口。
孟思表情詭異。
喜歡秦時之聖人在世請大家收藏:()秦時之聖人在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