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當飯吃,其他人頂多拿來當飯後零食。
吳越放下勺子,輕聲問道:“河東情況如何?”
莊旭的話中充滿了諂媚和得意之情,幾乎抑制不住自己的興奮,“都是大戶。”
說著,從袖中掏出幾頁紙張,畢恭畢敬地放在吳越手邊的案几上。
吳越輕輕地展開紙張,隨即遞給身邊的人傳閱。
範成達看見紙上簡略的統計,才明白什麼叫大戶。與河東相比,三州的交易量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杜松更加關注世家對馬匹的需求,問道:“這些馬匹,全是他們一家要的嗎?”
莊旭挑眉道:“也有一些親戚朋友的份額。”但絕大部分還是在世家手中。
團購的規則早已被這些人鑽研得透透的。許多夠不上門檻的人只能託關係搭上世家的順風車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吳越沉吟道:“契書讓他們自己準備。”
如此巨大的交易量,總不能讓班師的南衙大軍,繼續在此盤桓數日吧!
世家大族經營數百年之久,在當地培養出的讀書種子自然不在少數。對他們來說,湊齊一些人來書寫契書並不是什麼難事。
莊旭正要說這事呢,“柳十一郎想了個法子,用印刷佛經的法子來製作契書。他尋匠人在木板上將契書的固定內容刻出,刷上油墨之後再倒印在紙上。”
“如此一來,能少寫一半的字。”
吳越感慨道:“倒是巧思!”
一通百通,一旦明白了這個道理,再要理解這個法子就不難了。
普通人即便想到了這個辦法,若自己不會雕版,恐怕就會打消這個念頭。
世家大族既有資源又有人力,只要抓住一絲靈感便能迅速聚集人手將事情辦得妥妥當當。
範成達好奇地問道:“效果如何?”
莊旭答道:“更迭數版,留出的間距很合適,一些尋常的契書都可以按照這種方法來書寫。”
柳琬得信後,蒐羅了河東地界上十幾位雕版匠人,日夜不休鑽研的成果。
不過右武衛軍士無法收放自如的斗大的字,顯然就不適合在這些半成品紙頁上書寫。
“不過,若是特殊情況,還是得靠人工來書寫。”
其他的內容都是固定的,真正的變數在於奴僕的相貌特徵。
買家自然是希望將自己的“財產”儘可能的固定下來,最好連耳後的小痣都寫上。
可有些人相貌特徵太多太突出,需要寫上好幾行字才能描述清楚。固定模板留出來的間距往往不夠用,這時就得換個人來從頭到尾寫一遍。
即便如此柳琬對這個湊合的辦法也並不是特別滿意。因為書寫人的文字如果多或者少,都會影響整張契書的美觀程度。
柳琬的法子,便利的還是河東地方。對於南衙來說,統共二十來個字的小紙條,用不著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