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位成熟穩重的老女婿正是姓王,本身是個土財主,但聽說親戚人脈廣博,在大營裡也說得上話。
當然堂伯是單純看上人家的錢,但主支“見識”多,沒準就搭上這條線了呢!
趙嘉佑當即否認道:“他不是!”
只是剛巧姓王而已,他壓根沒和那家人打過交道。
這下輪到王永康摸不著頭腦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一時之間,他成了“孫子”,一時之間又不是。
趙嘉佑緩緩伸出手,擋在兩人中間,輕聲說道,“我們都該冷靜下來,好好談談。”
趙瓔珞的嘴角勾起一抹略帶諷刺的笑意,“到底是誰不冷靜?”
你專挑人瘡疤來揭,就不要怪她渾身帶刺。
趙嘉佑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隨後示意王永康退到後面去。重新開始他的問話,“你這幾年過得怎麼樣?”
趙瓔珞的聲音低沉而平靜,“挺好的,雖稱不上錦衣玉食,但也沒冷著沒餓著。”
趙嘉佑這會走近了才發現,趙瓔珞的裙角和鞋面上都或多或少沾染了泥土,想來是剛從田間地頭回來。
從前趙瓔珞家雖稱不上興旺富貴,但也輪不到她下地勞作。
趙嘉佑再問道:“你來長安多久了?”
趙瓔珞從趙嘉佑的眼神中讀出了一絲關切,或許他並無“惡意”,至少暫時沒想著賣了她。只是在千里外的異鄉,出於對單純的同族情誼和好奇。
所以趙瓔珞願意敷衍他一二,“四年多了。”
趙嘉佑估算著時間,趙瓔珞從堂伯家中逃走後,就直奔長安而來。
試探性問道:“你是來尋褚家的嗎?”
趙瓔珞將娃娃親挑明,趙氏中人不少都知曉褚家在長安。只是不曾料到,趙瓔珞竟然真跑來長安尋未婚夫家求助。
再聽到那晦氣玩意,趙瓔珞心底直翻白眼,但面上依舊保持著冷靜和剋制。
緩緩說道:“我到長安後才知,褚家並未在長安久留,而是繼續向南了。”
“不曾打聽到具體去向,我只能留在長安。”
對於趙瓔珞來說,一個下落不明的未婚夫,遠比一個忘恩負義的未婚夫要有利得多。
趙嘉佑重重地嘆息一聲,沒想到數年過去,趙瓔珞依舊是無依無靠。
話語中難免帶上幾分憐惜,“那你這些年怎麼過來的?”
趙瓔珞半真半假地說道:“遇上幾位善心娘子,見我讀書識字,便留我在家中做個賬房。”
趙瓔珞沒祝三齊母子三人豁得出去,她若是賣身為奴,趙嘉佑日後想在官場上混下去,就必須替她贖身。
坐視同族為奴為婢,得被人戳一輩子脊樑骨。
說來算是一件好事,當官的比無賴要臉。
趙瓔珞根本沒有什麼賣身文書,她也不可能為了這種事情去找陳牙人作假。何況被“贖身”之後,她又將何去何從?
只要趙嘉佑不提幽州的那段往事,趙瓔珞也願意收起自己的鋒芒和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