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月搖了搖頭道:“沒事,瓔珞說他認錯人了。”聲音雖然平靜,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幾分疑慮和不安。
王寶瓊暗道,若真是認錯了,祝明月怎會捉急忙慌地來打聽底細,她又不是全靠吃瓜活著的人。
王寶瓊貌似感慨一般地說道:“人有相似,一時認錯,也情有可原。”
哪怕明知小院幾人在人情上有些淡漠,王寶瓊依舊以一個曾經在類似環境下生活的過來人身份,給予真誠的建議。
“假如,假如真的是瓔珞的族兄,過往關係親近,相認也無妨,多少是個念想。”
“但是呢,如果過往相交泛泛,那也並非要相認不可。畢竟長安城這麼大、人口這麼多,遇上或者遇不上都是緣分使然。”
祝明月聞言,微微抬起頭,認真端詳起王寶瓊平和的面容。
這樣“委婉”的說法,可並不符合時人親親相隱、相近的傳統觀念。
王寶瓊剛說出一番肺腑之言後,面上唯有一片坦然和從容。
想當初她身邊有丈夫有兒子,還有一群陪嫁的僕婢陪伴左右,千里遠來長安,依舊感到忐忑不已、舉目無親。
趙瓔珞孤身一人,從幽州走到長安,可想而知,其中有多少艱難困苦。
趙瓔珞對她為何來長安,只有一句解釋,父親去世,家鄉無處存身。
這簡單的解釋背後卻隱藏著多少辛酸和無奈。
以她的出身和背景來看,若是被外人“欺負”到如此地步的話,那麼涿郡趙氏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和尊嚴也一定會替她主持公道的。然而事實卻是她求助無門、只能倉皇逃來長安!
男人會為了所謂的大團圓結局,促成相認。
王寶瓊卻多了幾分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同情之心,覺得認不認都不所謂,甚至認為認親弊大於利。
趙瓔珞多一門親戚,無非是坐實她士族出身的名頭而已。往後婚嫁面子上能好看幾分。但這件事王寶瓊同樣可以做到。
何況涿郡趙氏也就是在老家有幾分面子,到了長安又有誰會買他們的賬呢!
至於弊端那就更多了去了!
鬧心不說,還可能會給趙瓔珞帶來無盡的麻煩和困擾。
父母俱亡的孤女,婚喪嫁娶便由族中說了算。說得難聽些,他們就是提腳把趙瓔珞賣了,旁人也阻攔不得。
當然這就是全然不顧名聲的做法了。
但在這個世界上又有幾個人會真的在乎名聲呢!
祝明月在隔壁聽了一通士族譜系,當她腳步沉重地回到靜謐的小院時,萬福鴻的冰塊已經悄然送到家中。
相較於王寶瓊那裡的涼爽,似乎更勝一籌,體感溫度驟降,彷彿置身於一個遠離塵囂的清涼世界。
自從家裡有了冰塊,林婉婉的生活節奏悄然發生了變化,每天都迫不及待提前翹班回來享受清涼,甚至恨不得把病人叫來家裡看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