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營裡的將官,只要在幷州城裡有點關係的,都離開軍營去訪友探親了。
秦景兄弟倆去找他們的小老鄉敘舊,武俊江去狄家見親戚……連段曉棠都避到李君璞這兒,實在是在軍營裡待得有點膩煩了。
李君璞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絲無奈,“不知道去哪兒了,可能在營裡,也可能在他那個小宅子裡吧!”
表兄弟倆一路上“打”過的交道夠多了,現在實在沒什麼可聊的。
昨天馮睿達不過是來匆匆見過李弘業一面,就離開了,現在不知道在哪個地方逍遙快活呢!
李君璞篤定道:“放心,過兩天他就會出現了!”
段曉棠挑眉,“九軍陣的事,定下來了?”
能在這方面幫上忙,又值得信賴的人,只有馮睿達了。
到底是親爹的東西,他這個當兒子的,多少總會了解一些吧!
李君璞微微點頭,“用留守後方的軍士。”
山西之地、幷州大營,但凡有點戰鬥力的軍隊,大多都被拉到草原上去和突厥人死磕了。
留在後方的,不是沒有精銳,但數量極少。大部分留守的軍士,本質上和拿著刀劍的農夫沒什麼太大區別。
段曉棠似乎已經預見到了將來可能出現的狀況,毫不客氣地提前打起了預防針,“你到時候可別急!”
李君璞輕輕頷首,“我明白。”
至少這些人經過了一定時間的基礎訓練,總比直接從地裡拉來的農夫要強一些。
杜喬毫不避諱地說出了其中的關鍵,“北征大勝,凡參與之人皆有賞賜獎勵,但也有厚薄之分。”
“後方雖然安穩,但得到的賞賜相對較少。如果在這個時候進行演武、檢閱,那麼在表功的文書上就能多提幾句留守軍士的表現,說不定就能多爭取一些賞賜。”
杜喬甚至敢肯定,白雋請功的文書上,只會寫演武,絕對不會有一個字提到九軍陣。
段曉棠不由得感慨道:“一箭雙鵰啊!”
杜喬輕聲道:“玄玉能得償所願便好。”
喝過魚羊鮮後,李家叔侄倆去書房,李君璞考校李弘業這段時間的學業、武藝是否有所長進。
段曉棠和杜喬坐在廊下,悠閒地聊著天。
銜蟬奴安靜地守在書房門外,錦斑奴雖是家養的獵豹,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也不可能再像小時候那般,任擼任抱了!
現在見著時常接觸的杜喬,顯得格外親熱,反倒比對段曉棠更親近一些。
杜喬詳細地將這段時間以來幷州城中發生的大小事務,一件一件地講給段曉棠聽,尤其著重講述了紅薯推廣的事情。
聽聞白旻一番唱唸做打,好歹將這件事裱糊過去。段曉棠心中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再聽說幾個“有心人”的做法,剛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
“柳十一郎那邊,不打緊吧?”
段曉棠和柳琬直接接觸不多,對他的印象除了出眾的相貌,就是大家眾口一詞的稱讚。
這個人的心思極其細膩,萬一被他發現了什麼端倪…… 雖然河東柳氏不是和皇室、長安貴戚關係最為密切的世家,但不可否認,他們有上達天聽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