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他倆過往沒打過交道,好在白湛長袖善舞,洪明知就指著他打聽了。
幷州諸將戰後喝酒吹牛,除了大罵豬狗不如的同僚,偶爾也會提一提隔壁南衙大營的人。
除了戰場表現,就是他們那些見得或者見不得人的事,別以為男人就不八卦。
武俊江的標籤倒是簡單明瞭,上了戰場勉強算是頭腦清醒的猛將,但下了戰場就容易腦子一熱,行事衝動。
至於他的八卦,倒是挺清奇的。這年頭兄弟鬩牆、姐妹爭風的事見得多了,但兄弟和姐妹撕破臉的事確實少見,尤其武俊江還是那個看起來氣得半死、落於下風的人物。
這就不禁讓人好奇,他到底是怎麼把事情弄成這樣的?
怪只怪山西路遙,吃不著長安城裡完整的瓜,關鍵線索,全在細節上。
梁景春聽了洪明知的問題,嚥了咽口水,回答道:“那是外高叔祖父的長眠之地,下官是跟著舅舅去的,舅舅是跟著他舅舅去的。”
一番繞口令的說法,周邊的人一聽就懂。要是段曉棠在這兒,說不定腦子又得卡殼。
洪明知聽了,低聲說道:“那底下有我的舅爺!”
洪明知平日駐防、活動的區域並不在這一片,就連先前出征走的也不是這條路線。
這次機緣巧合,班師回朝時路過鹿角寨,他想起從前聽家中老人講古,提到這裡埋葬著一位親人,便順著記憶來到了目的地。
到了一看,果真有一棵樹,而且還有近期有人前來拜祭的痕跡。
人家不僅祭奠了自家祖宗,還沒忘了一同罹難的同袍。
洪明知的舅爺在這裡當了多年的孤魂野鬼,沒想到時不時還能吃上一頓供品。於情於理,他都該來道個謝。
狄正青不知在鹿角寨往來過多少次,又拜祭過多少回,卻從未遇到過其他家的後人。
沒想到今天,竟然就碰上了一個。
幾十年過去了,他們這些後人都不曾遺忘此處,只要有機會,總會來看一看逝去的親人。
梁景春聽到這層淵源,態度頓時熱情了幾分,連忙招呼道:“洪將軍,你稍等一會,馬上就到放午食的時間了,舅舅他們應該很快就回來了!”
段曉棠是吃午食的時候,才知曉這件事的。內心百感交集,嘴上卻只能隨大流地說一句真是緣分。
這一場北征,又有多少人連座墳塋都沒有。他們的親人連個祭拜的地方都尋不到。
此時此刻,幷州城已經遙遙在望。
範成明作為留守的最高將官,扔下一大攤子事,快馬加鞭地趕到了大營中。
反正城內還有寧巖和陳鋒可以接替他的工作,他在不在城中,影響倒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