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他與蘭孃的好事也近了,用不著羨慕。吳勉趁人不在,從懷中掏出汪岐蘭的那封六字書信,第無數次的看了一遍,隨後鄭重的摺好,放回了懷中。
歸來吧,我等你。
他終於要有真正的家了。
……
快到年底的時候,琨寧忽然出事了。
有內務府的人向監察御史舉報琨寧收受賄賂。賄賂人是與修書處合作的書齋主人之一。
各大書齋因與修書處合作,拿到文淵閣藏書的刻印權,所獲利潤雖需與修書處分成,但因銷量大,利潤厚,所得收益著實豐厚,所以都視琨寧為財神,遇到機會都想孝敬一二。一則眾人都想延續自己書齋的刻印權,二則書齋之間亦有競爭,誰都想將幾類最暢銷的書籍刻印權爭取到自己名下。
琨寧自知道內務府有人想奪權後,處事分外謹慎。
書齋主人們借他的喜事送了禮金,都被他第二日後一一奉還了。琨寧還特意並稟報了皇上,博得了皇上讚許。
到了年底,書齋主人們又送了年禮,到底是臉熟之人,琨寧不好推辭太過,便揀了些便宜的土產、水果之類的收下。沒曾想,問題就出在了這年禮上。
一個主人送來了一籃南方來的蜜橘,不算太貴重,恰巧琨寧的妻子馮氏愛吃,琨寧推辭了幾回便收下來了,沒曾想籃子底上用來儲存蜜橘的松針裡面藏著一個油紙包著的小封。小封裡面是一張一千兩的銀票,被松針遮得嚴嚴實實,琨寧未曾察覺,橘子也沒吃完,那銀票便一直在那。
也不知怎麼回事,內務府的人知曉了,便道琨寧暗中受賄,將此事捅給了一個姓曹的監察御史。
曹御史本看不慣琨寧靠諂媚皇上得寵,遇到此事,自然秉公上報,在朝堂上當著大家的面彈劾了琨寧。如此公開,且細節具體,元盛帝不好袒護琨寧,責令都察院細查,若屬實,秉公處理。
下了朝,元盛帝令人急急喚來琨寧,琨寧先是一頭霧水,後大驚失色,伏地喊冤,說自己從未翻動那松針處,不信可派人去家中取。
元盛帝叫來都察院中人,說明若那藏著銀票的小封絲毫未動,則琨寧無罪,若有絲毫動了的跡象,則琨寧難逃此咎。
此時,琨寧府上,馮氏正讓丫鬟從籃中取一個蜜橘食用,丫鬟無意間碰觸到了小封,“這是什麼?”丫鬟意欲取出檢視,被馮氏一眼瞥見。
電光火石間,馮氏急喊一聲“別動!”
這小封有問題,馮氏直覺不妙。
“放回去,將松針恢復成原樣,蜜橘也放回去,你們誰也別動,待老爺回來再說。”
馮氏強自鎮定的在屋內做針線,眼角瞄著蜜橘,親自防止有人翻動,一面焦急的等待琨寧回府。
喜歡錦繡絨華請大家收藏:()錦繡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