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文淵閣藏書的不斷印刻,武英殿修書處從原本的清水衙門一躍成為內務府最來錢的部門。
財帛動人心。內務府其他各處的人眼紅的很,原本內務府內部的利益都是一代又一代的包衣壟斷著的,根深蒂固,不容置喙的,沒想到憑空冒出個琨寧來,坐到了內務府滾滾的錢眼上。
有人便以琨寧年輕,缺乏歷練,而修書處事業日益壯大,需要有更資深的人為由,向元盛帝建議換人。內務府連年虧損,元盛帝素覺要用錢時捉襟見肘,好不容易看到有轉虧為盈的可能,正深覺琨寧是個理財人才,怎會偏聽,以此事由琨寧一手經辦,業餘嫻熟為由拒絕了。建議的人落了個沒臉,但從此開始盯著琨寧和吳勉,想找出點差錯來,將他二人踢出修書處去。
琨寧聽說了這茬,自是小心翼翼,凡事都要細捋一遍,賬本出入一清二楚,書齋的孝敬亦一概不收,唯恐有一點差池,授人把柄。而吳勉只管把控刻印質量,從不過手銀兩,最多檢視過賬本,瞭解成本和利潤。一時之間內務府的人拿二人無法,只能眼睜睜的看真金白銀沒經過自己的手,便流進了皇上的口袋。
就這樣,吳勉忙著他的刻書,汪岐蘭忙著汪家的產業,二人鴻雁傳書,將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化成文字,告與對方知。
這一年過年,吳勉沒有回家。儘管有徐淮秀和小花的陪伴,汪宅中人依舊歡歡喜喜,汪岐蘭終是覺得有些悵然。
下人們再親密,然而還是需要那麼一個人,可以和你平等的說著話、默契地共品一壺好茶、沉默的共賞一幅美景、一起守著這世間的美好。
第三次看著揚州城滿天的煙火,身旁少了一個並肩而立的人,那時不覺得什麼,今日才覺得那裡少了個人。
“嘣!”一朵巨大的花火在天空綻放,四周人等驚呼一片。
雖是片刻絢爛,轉瞬即逝,亦要美得肆意、無所保留。
汪岐蘭忽然釋然的笑了。何必一直困在繭內,勇敢地化成飛蛾,盡情的沐浴陽光雨露,豈不是蠶最好的結局。
同一片天空下,吳勉亦在仰望天空。
京城比揚州闊大,使得那煙火也因此沒那麼密集。映襯了此刻的心情,顯得有些寂寥。
蘭娘此刻在想些什麼?心境如何?何時能再見到她?
刻書的願望已經成為現實了,等到二年後散館之時,文瀾閣的書應能悉數付梓印刻。這樣他的願望也算是全部達成。屆時,他或許應該外請為官,在江蘇省內當個知縣之類,這樣便能離蘭娘近些。
可是,蘭娘,你的心意到底如何呢?
……
過了年,汪宅裡的喜事開始一樁接著一樁。
原因是,汪岐蘭開始為“春夏秋冬”四位大丫鬟以及其他到了年齡的丫鬟開始了婚配。
依照她的意思,丫鬟們儘可以在汪宅內的下人及鋪子裡的人裡挑選,反之,對她們有意的汪家的適齡的男子們,亦可求娶,端看他們自己願意不願意。
四位丫鬟這兩年多來跟了汪岐蘭,學到了不少東西,管起家中事務井井有條,待人接物亦有分寸,加上又是小姐身邊人,自然在汪家頗有臉面,訊息一出,眾多汪家小廝、護衛、店鋪中的男子都起了心思。
最早跑到汪岐蘭面前的是青竹,年輕、聰慧、長得不賴又是二管家的他,其實是家中不少丫鬟的心動物件。
“你來,求的是哪位姑娘?”汪岐蘭徑直問道,說真的,還真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