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直接花費能量,兌換空氣動力學以及其他航空航天相關的學科的知識。
然後,開始在現有飛機圖紙的基礎上,更換材料,更換髮動機,最佳化結構和重量。
設定好各項引數的指標,交給管理系統去演算。
當前的設計目標就是穩定,大容量,起飛降落距離儘可能短。
最低速度儘可能低,儘可能降低穿過空間光幕的阻力。
基本上就是要整一個飛行包裹出來。
目標需求比較極端而且簡單,所以系統演算只用了二十多分鐘就完成了。
在淬靈材料和燃料的加持下,最終得到的飛機資料比現實中的飛機要誇張的多。
最大起飛重量比現實中的原型機提高了一百噸,達到了480噸。
而空重縮減了三分之一,只有60噸。
燃料使用高濃度的靈氣溶液,所以佔用的體積和空間都非常小,少量燃料就能維持長時間的運轉。
最終飛機的有效載重量超過了400噸。
因為不追求高速,反而要求低速穩定性,所以機翼平直而且寬大。
因為要拉更多的活物,所以機體粗胖而寬敞,且分成了上下四層貨倉。
因為淬靈材料的高超強度,以及靈氣渦扇發動機的強大動力,發動機被設計成了向量噴口。
起飛和降落的時候,發動機噴口傾斜向下,這樣大幅度的縮短了起飛和降落的距離。
陳晨認真看了兩遍模擬出來的飛機屬性。
放到現實中,這就是一個超級怪胎。
作為一個貨運飛機,它整上了向量發動機。
然後用波音777的尺寸,搞出了安225的載重量,而且能夠一箱燃料完成環球飛行。
速度不算太快,但是低速效能極好。
就是樣子不太好看。
這是因為新的淬靈材料的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整體的設計理念,大部分停留在現實中的飛機材料的基礎上。
有因為材料效能格外誇張,所以造成了比較詭異的外形和引數。
不過陳晨當前第一階段的目的,就是儘快弄到一套能用的大飛機,以後再慢慢的升級。
現在是能用就行。
而這些誇張的引數,顯然是滿足了自己的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