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堇則是以自己是妹妹,初來乍到就先得恩寵會顯得自己沒有禮數為由,也對趙頊緊閉房門。
趙頊頓時為難了,他感覺四女說得都沒有問題。
“唉,當皇帝確實難,真是幸福的煩惱呀!”
趙頊兜了一圈後,最後強行鑽進了向芯兒的被窩。
四女之中,向芯兒是最不怕趙頊的,也是趙頊的皇后,趙頊依照自己的禮數,回宮的第一晚,自然要陪皇后。
一夜酣睡。
翌日一大早,趙頊來到了垂拱殿。
他又坐在了熟悉的桉頭前,桉頭兩端,奏疏堆積如同小山一般。
奏疏所書,基本都是關乎北方旱情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應對旱情,朝廷一直都是有較為完善的章程的。
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朝廷開放當地的常平倉,賑濟救災,迅速安撫民心,以防有流民造反。
若旱情特別嚴重,朝廷還會增加一種救災方式:移民就食。
所謂的移民就食,就是由朝廷組織流民遷移,去富庶的地方,然後用富庶地方的糧食供養災民,以免形成一群群流民潮,且都向汴京城湧來。
不過這一次,旱情太嚴重了。
僅靠朝廷的常平倉,再加上轉移江南的糧食,速度稍顯緩慢。
當然,這不是最嚴重的問題。
最嚴重的是,由於農兼商法的應用和水泥路的普及,商人們越來越多,而有些商人賺錢賺瘋了。
開始哄抬糧食價格。
本來,一斗米價格為七十文,現在已經漲到一百二十文了。
糧價上漲,導致一些本來沒有受到饑荒影響的百姓也開始慌張,然後也開始囤積糧食。
很快,大多數糧食都落在了商人和富農的手中。
他們將糧食屯在家中,兩三個月都吃不完,而那些受乾旱影響最重的貧民,卻是連第二頓的糧食都不知去哪找。
可謂是,窮人餓死,富人撐死。
汴京城內,依然是歌舞昇平,百姓安居樂業,家家戶戶都有存糧,而外面村落的百姓,卻是已經好些日子都吃不飽飯了。
朝廷的存糧有一些,但遠遠不夠,又不可能去市場買高價糧,賑濟百姓。
源於高糧價,群臣們都有自己的想法。
有人認為,朝廷應該印製紙鈔,向窮人發放,不但能促進商貿,還可以間歇性降低糧食價格。
不過此法會讓貨幣貶值,導致其他商品的價格也會升高。
並不是上策。
還有人認為,朝廷應該出手,以法令抑制糧價。
在未來半年內,一斗米的市場價不能超過七十文,等到秋糧下來,糧食的價格自然就無法居高不下了。
此策也有弊端,不但會削減農兼商法的施行,還會導致很多商人破產。
趙頊想了想,朝著一旁的喜子說道:“將這兩日在中書討論的那群人都召過來。”
“是,官家!”喜子快步朝著殿外走去。
喜歡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請大家收藏:()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