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姜望提及壽春之戰,孫綝心中有些不悅,但一碼歸一碼,他很快就說服了自己淡忘舊怨,專注於眼前促成聯盟的機會。
“若魏國可出十萬兵馬,那東吳也可以出十萬人。”孫綝對姜望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不過姜維乃當世名將,僅靠聯軍形成強大的兵力,恐怕仍舊難以勝之。”
“我主的意思是,由大魏先出兵攻其關中之地,姜維為保長安,必親率大軍來與我相持。”姜望細聲密語道,“彼時東吳可突然發難,逆長江而上攻其永安,屆時大魏襄陽與上庸、新城等地再發兵逼其漢中。蜀軍兵少難以相顧,兼守多地必有所失,量姜維氣力再高,又豈能分身救應?”
孫綝捻著鬍鬚揣摩這個伐蜀戰略,認為具有相當的可行性,而且是魏國先以重兵進攻關中牽制姜維,東吳在這個計劃之中扮演著和當年偷襲關羽一樣可以輕鬆得利的角色。
誠意十足,孫綝不得不承認,姜望提出的這個計劃誠意十足。
如果這真的是魏國朝廷的意思,那麼也足以說明他們已經被姜維和蜀軍的攻勢逼到山窮水盡了,為了取得東吳的相助不惜在聯軍作戰的計劃上主動承擔比較吃虧的牽制姜維主力的任務。
“好!”孫綝忍不住對這個提議拍手稱好,雖然他沒有領軍征戰的經驗,但還是能夠判斷宏觀戰略的優劣的。
蜀軍近年的重心一直放在對魏作戰上,永安地區的防備並不厚重,甚至還因為鄧艾突襲之類的突發事件抽走過部分兵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孫綝認為,如果是不宣而戰背盟式的偷襲,他們是有很大機會得手的。
前提是不能洩露機密,必須瞞住蜀軍的耳目,秘密完成軍事進攻的準備。
“看來丞相已經明白了問題關鍵,所以在下必須要離開了。”姜望對孫綝說道,“我入朝提出結盟攻蜀之事必然會被西蜀知曉,不過貴國的陛下卻幫了大忙,他在朝堂上那番義正辭嚴的駁斥想必也會傳入西蜀君臣耳中。”
孫綝順著他的話說道:“足下短短數日便離開江東,看似鎩羽而歸,西蜀君臣聞我陛下之言,必放鬆防備。”
“屆時丞相只需要在調兵一事上多多用心,想好遮掩的手段和藉口,不要令西蜀警覺便可。”
“此事不難,若是魏國可以稍加配合……”孫綝露出陰損的笑容。
姜望會心一笑,低聲說道:“我被逐回許昌之後,我軍便會以此為藉口在荊州挑釁,江東增兵守禦也是理所當然的。”
兩人目光交匯,頗有惺惺相惜之感。
至於孫亮的反對,誰在意呢?
姜望沒有把吳主在朝堂上的態度當回事,孫綝也沒有。
從站上吳國的金鑾殿見到孫亮的第一眼,姜望心裡就清楚了,眼前這個年少的皇帝和此時許昌宮殿中的曹奐沒有任何區別,都是他人手中的提線傀儡罷了。
而現在,他正代表著大魏提線之人坐在這裡,與東吳的提線之人相談甚歡。
這就夠了。
喜歡殘漢虎膽請大家收藏:()殘漢虎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