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公的事情就是我的事!”而闞澤也是向劉洪表態道。
這次和秦誼搭上線,還真是多虧了闞澤,因為戰亂的緣故,南北通訊不便,也就是現在闞澤已經出仕,成了孫吳政權的一個小官,藉著這個機會向北方發出了一封信。
而接到信的秦誼也沒有讓闞澤失望,於是趁著這次抓了不少俘虜的機會,請求孫吳政權能夠放劉洪北歸。
對這件事,孫權也是答應下來,畢竟歷史上的王朗和華歆,都曾經被放回北方,沒理由不放一個名聲不如這兩個人的劉洪。
其實在收到秦誼的信時,孫權和周瑜都曾經猶豫過一番,甚至還研讀過劉洪的著作,不過在他們看來,劉洪的學問,對軍國大事也沒有太大的裨益,以為秦誼僅僅處於數學學問的痴迷,才換取這個當世數學第一人北歸,於是也就答應下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德潤,你想不想跟我們一起到北方去?秦太尉也是很器重你的!”而聽到這個訊息後,徐嶽也是忍不住向闞澤問道。
徐嶽的天分比起劉洪來要差了許多,僅僅只能把老師教的東西學會,不能有什麼新的拓展,所以他對自己的弟子闞澤非常看重。而闞澤的確有著超越徐嶽的天分,年紀輕輕已經在圓周率一方面有了自己的認識,也是讓徐嶽對自己這個學生有了更高的期待。現在徐嶽即將追隨老師北歸,也想著把闞澤一起帶過去。
說起這事來,闞澤心裡面也是有些火熱,因為秦誼的確是知道他名字的,還專門來給他寫過信。
其實有些勢力的秦誼,對劉洪、徐嶽師徒這種純學者是不怎麼上心的,所以一直都沒有和他們聯絡。
但是架不住秦誼的老師兼岳父蔡邕,是劉洪的鐵哥們,兩個人即便是相隔萬里,也是一直保持通訊。
對闞澤這個徒孫也是非常看重的劉洪,便在給蔡邕的信中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徒孫,把他視為超越秦誼的天才,畢竟據說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的方法,便是在闞澤的基礎上拓展的。
這事在蔡邕和秦誼的閒聊中被秦誼給聽去了,雖然不知道闞澤在歷史上幹了些什麼事,但一想起演義中給曹操送詐降書,給孫權推薦陸遜打夷陵之戰這兩件事,秦誼就不敢輕視自己這個“師侄”。
正好秦誼也是想找一些學者替自己研究一下數學,於是秦誼便給劉洪寫了一封信,把平面幾何、三角函式的一些概念講給他聽,希望這位當時最優秀的數學家,能夠替自己拓展出這方面的知識,至於秦誼,他實在太忙了,還要忙著爭天下。
然後在給劉洪的信中,秦誼也是趁機和闞澤攀了一下交情,此後也是發過兩次信件。秦誼就盼著本文面如果還有赤壁之戰的話,闞澤會親自或者派人傳遞訊息——“快告訴太尉,黃公覆是詐降!”
總之,雖然因為南北交通不便,到目前為止只不過通了兩封信,這段時間秦誼已經和闞澤成了筆友,更進一步俘獲了闞澤的心,讓他認定秦誼才是平定天下的不二人選。畢竟一個欣賞自己才華的當權者,誰能不喜歡呢?
所以闞澤要是跟隨劉洪、徐嶽北上,肯定會給秦誼安排一個不錯的職位,比他在江東做小吏要強得多。
只是闞澤猶豫了片刻,這才說道:“父母在不遠游,闞澤老母猶在,不能陪師公和恩師北上。不過我留在江東,說不準能夠為秦太尉做一個耳目,等將來太尉發兵平定江東的時候,就能用到我!”
看著闞澤也是下定了決心,劉洪也是點了一下頭:“好吧!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德潤你也要好好學習,不要把學問給落下來!”
——我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分界線——
誼聞洪北歸,喜曰:“劉元卓可頂三個師!”——漢·無名氏《東都雜記》
喜歡三國之宜祿立志傳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宜祿立志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