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代五音其實非常複雜,還有各種變奏,真正的編鐘數量都很多。像是大名鼎鼎的曾侯乙墓編鐘,是由19個鈕鍾、45個甬鍾,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鎛65件組成。
但是秦誼這麼一弄,也算是勉強湊齊了這五個音,又不是演奏什麼專業的曲目,有那個調便可以了,於是乎很快便有一段清脆的敲擊聲傳遍了整個大堂,赫然是漢樂府《相逢行》的曲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相逢行》是漢樂府古辭,屬《相和歌·清調曲》,寫富貴人家之種種享受,乃酒宴上娛樂豪富之辭。關鍵是秦宜祿的文化水平一般,知道的樂府詩不太多,秦誼搜腸孤獨也就想起來這麼一首樂府詩,勉強也算是對應目前宴會的情形。
“伯喈先生在雒陽城中,閒來無事,便經常以箸擊杯,自彈自唱,自娛自樂!”隨著前奏敲響了,秦誼生怕自己的權威性不夠,在正式開唱前又加了一句話,利用蔡邕來給自己背書——看到了嘛,我給你們表演的是當今天下第一名士蔡伯喈玩的東西,你們要是對我的行為有什麼質疑,就是在質疑天下第一名士蔡邕。
而在前奏敲響不久之後,秦誼也開始用自己那五音不全的嗓音唱了起來:“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不知何年少?夾轂問君家……”
大漢王朝還是施行分餐制的,每個賓客小桌上拜訪的食品大同小異,秦誼所選的幾盤菜更是每個桌上都有,所用器皿更是統一制式。
雖然後世的影片裡用盛著不同水量的水杯演奏樂曲的影片多如牛毛,但是在公元二世紀,這絕對是一個新鮮事,尤其是秦誼還搬出了蔡邕蔡老師的虎皮。
在座的陽城本地大佬互相看了一眼,終究是縣丞第一個將酒杯中的酒水填滿,然後拿著筷子按照秦誼描述的樂律,開始敲擊起各種盤杯,跟著秦誼一起唱了起來。
玩音樂之類的事情,對這些大佬們來說也是輕車熟路。沒辦法,君子六藝中“數”是排在最後一位,而“樂”可是排在第二位的,這些陽城知識分子,哪有不知道樂律的。
於是乎整個廳堂之中叮叮噹噹得敲擊聲不絕於耳,甚至始作俑者秦誼都覺得耳朵疼,但是氣氛卻是一下子炒了起來,秦誼的無奈之舉也是撓中了宴會中不少本地大佬們的癢處。
都說魏晉風流,但是在魏晉之前,也就是在東漢末年,已經開始有了魏晉風流的雛形。
像是秦誼碰瓷的師公馬融馬季長,他講課時就是在自己講壇後面設定絳帳,裡面是演奏音樂的聲妓,負責給馬融講課時配樂,而當時之人都認為是雅事。也難怪馬老師名動天下,自帶的男人你們惹不起的。
還有秦誼的老熟人曹操,這廝也是一個人來瘋。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曹操酒宴上聊天說到開心的時候,常常一頭扎入桌子上的杯盤之中,弄得菜餚把他的帽子頭巾都弄髒了。
諸葛村夫雖然不愛搞行為藝術,但是他卻忍不住也會裝個逼的,譬如在指揮武裝到牙齒的數萬大軍之時卻是一副羽扇綸巾的文士打扮,一下子便俘獲了司馬懿的心。
這些帶著點兒行為藝術或是逼格的行為,往往便會撓中當今士人的癢處。像秦誼利用瓷器盛不同東西造成音質不同的效果奏樂的行為,在座的眾人都是第一次見到,然後又有了秦誼口中的蔡邕背書,一下子便是滿滿的逼格,所以很多賓客也是跟著一起敲唱起來。
“……小婦無所為,挾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調絲方未央。”
隨著時間的流逝,三十句的《相逢行》也是唱完了。孟老夫子那句話絕對沒有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跟著秦誼一起合唱的本地大佬中,也有著幾個意猶未盡之人,仍在那裡用筷子敲打著杯子,哼唱著不知名的曲調,其中便有陽城縣令馮敬。
由於剛才秦誼也是非常投入的演戲,他並沒有注意到馮敬是什麼時候開始真香的,但而看著馮敬那副陶醉其中的模樣,秦誼知道,自己這次應該算是過關了。
——我是逼格滿滿的分界線——
秦誼過陽城,縣令馮敬宴之。誼以箸擊杯,引吭而歌,聞者相和,皆有榮焉。馮敬嘆曰:“真名士也!”——漢·殷芸《殷芸小說》
喜歡三國之宜祿立志傳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宜祿立志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