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否也換了容顏。
錢權坐在駱駝背上高聲哼唱了起來。
這樣的曲風讓張須陀等人皆感覺到眼界一新。
這小和尚處處透著一股世外高人的味道,雖然看起來他很多時候都是無意識之間流露出來的,可是就算這樣,也不得不讓人生疑,“他是人是妖,還是外星來客?”
疑歸疑,不過張須陀可不會蠢到表露出來的地步。
張須陀講解道:“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在城南7公裡鳴沙山北麓。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澈”。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第一泉啊!錢權現在知道的沙漠生存守則的第一條就是在沙漠裡找水,想來以後要吃一塹長一智。
以後專揀有泉水的地點落腳,也不至於弄到喝馬血的程度了。
“月牙泉泉形逼肖月牙,泉內生長有眼子草和輪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蘆葦,四周被流沙環抱,雖遇強風而泉不為沙所掩蓋。”
法空問,這是為何原因?
張須陀答道:“當地人也不知道呃。月牙泉的周圍是高高的沙山,中間有一個形似月牙的小湖。聖山在晴天或有人從山上滑下時會發出聲響,因為地勢的關系刮風時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不會被沙子埋沒,被稱為沙漠奇觀。”
“亙古以來就是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張須陀介紹道,“在月牙泉上開大船,釣魚均可。”
“相傳泉內生長有鐵背魚、七星草,專醫疑難雜症,食之可長生不老。有這回事情嗎?”錢權比較關心這個話題。
”月牙泉有三寶:鐵背魚、五色沙、七星草,傳說鐵背魚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長生不老!“
“所以它也叫藥泉啊!”張須陀說,“月牙泉早在漢代就是遊覽勝地。現在看到的有船舸,泉邊廟宇。泉南岸原有一組古樸雅肅、錯落有致的建築群,從東向西計有娘娘殿、龍王宮、菩薩殿、藥王洞、雷神臺等百餘間。”
眾人看時,見那亭臺樓閣,廟貌輝煌,宮廳柱廊,臨水而設。林木蓊鬱,泉光與山色相映,古剎神廟,繞以常年香火。
關於月牙泉的來源,據史載,漢元鼎四年,漢武帝得天馬於渥窪池中,後人疑月牙泉即漢渥窪池,遂立一石碑曰“漢渥窪池”。
“四面風沙飛野馬,一潭之影幻遊龍”。錢權呤道,奇特的月牙泉有著傳奇色彩。
徒弟們笑道:”師父什麼時候學著做起酸酸的詩文來了。“
錢權不語,張須陀輕笑,”關於月牙泉的來源,本地人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這裡沒有鳴沙山也沒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
有一年四月初八,寺裡舉行一年一度的浴佛節,善男信女都在寺裡燒香敬佛,頂禮膜拜。
當佛事活動進行到“灑聖水”時,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傳聖水,放在寺廟門前。忽聽一位外道術士大聲挑戰,要與住持方丈鬥法比高低。
只見術士揮劍作法,口中念念有詞,霎時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黃沙鋪天蓋地地而來,把雷音寺埋在沙底。
奇怪的是寺廟門前那碗聖水卻安然無恙,還放在原地,術士又使出渾身法術往碗內填沙,但任憑妖術多大,碗內始終不進一顆沙粒。直至碗周圍形成一座沙山,聖水碗還是安然如故。
術士無奈,只好悻悻離去。
剛走了幾步,忽聽轟隆一聲,那碗聖水半邊傾斜變成一彎清泉。
而那作惡的術士變成一灘黑色頑石。
原來這碗聖水本是佛祖釋迦牟尼賜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傳,專為人們消病除災的,故稱“聖水”。由於外道術士作孽殘害生靈,便顯靈懲罰。
碗傾泉湧,形成了現在的月牙泉。“
”當地的大寺廟每年舉辦七次規模較大的宗教,其中以正月和七月說法會最為著名。內容豐富,場面壯觀,有寺僧考試、辯經、誦經、曬大佛、法舞、大戲表演、祈禱活動等,其中尤以正月十三的“曬大佛”最引人注目;七月說法會主要內容有辯經、“樂拉勸”和法舞表演。七月正是僧眾的浪山節,本地人,歡聚一堂,民俗風情十分濃鬱。“
”想不到你這個殺僧妖居然連這樣的民俗風情都這麼清楚。“錢權打趣道,“這個世界上的事物還真是相生相剋,比如,有人以敬僧為業,有人以殺僧為業,老爺子,請問你到底殺了幾個和尚了?
張須陀神秘一笑,”回到家我再告訴你。“
”不說就不說。“錢權的興趣主要還是在這沙山北邊的月牙泉上。
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的確這裡帶給他的是“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的玄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