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
“雖然五六百部聽上去有些駭人,但是如果參考這種評分,是能夠很快地篩選出一些糟粕吧?”她當時的一時興起,沒想到現在派上了用場。
“這樣說也沒有錯。”元何青思索了片刻,“可我覺得就這樣直接把內地電影納入評選範圍也很危險。”
元何青努力地組織了下措辭,“上次是我和你一起去的,我們都清楚,內地的情況很特殊。”
“這個是的確的。”陳敏嬌的食指不耐地敲了下桌面,“這樣,你去聯系李國良,跟他溝通這件事。讓他和電影局那邊說,如果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就自己先審核一批片子再送過來。”
陳敏嬌可是清楚內地的算盤。
內地十有八九都不會放過金像獎這個平臺。本來內地就卯足了勁想要靠電影來做文化政治宣傳工作,現在有機會讓自己拍的電影在香港電影界熠熠生輝,他們要是能放過那還有鬼。
元何青有些欣喜,“阿嬌,這個辦法好。”
王伯之甚至笑出聲,“沒想到啊,你還是個小滑頭。把這種活丟給內地自己解決,先讓他們篩掉一層,再留下的電影,也就好解決多了。”
陳敏嬌一本正經,“我可不是這個意思啊。我那是怕我們選出的片子不合內地的政治要求,不滿足時代素質。反正內地人多,幾百部電影,看看也就過了。”
組委會有人提出了疑問,“為什麼這麼麻煩,不直接放棄內地電影呢?”
陳敏嬌瞥了那個年輕女孩一眼,又掃了一下在座的各位,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我呢,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電影節有多少期待。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投了這樣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想要看到的,不是一個小家子氣的電影節。”
“我要的是,讓香港電影,甚至華夏電影,成為一個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這彈丸之地拍出來的東西就叫香港電影或者華夏電影。”
“這麼說,懂了嗎?”
那問話的女孩有些沉默,低著頭,咬唇不說話。
“如果你們覺得這跟你們的理念不同,沒關系,盡管提。退出沒關系,這一次的酬薪,該結我還是會結。”
會議室的氣壓忽然變得低迷。
王伯之喝了口水,笑著打哈哈,“阿嬌啊,我們都跟著你走。”
老生發話了,下面的人也都點頭贊同。
陳敏嬌挑眉,“那可不準反悔。”
“行了,說下一個。”
元何青清了清嗓子,“是這樣的,我們原本打算是分兩輪進行。第一輪就是剛才提到的初次篩選,第二輪就是找業內資深電影人或者影評人進行評選。”
元何青自己就是影評界的,這一方面的人脈,陳敏嬌向來是比較放心的。
“原本?”陳敏嬌把頭發撩到耳後,“現在是有新的方案了嗎?”
元何青把那眼鏡往上推了幾分,“是的,就是在你剛才提到評分的時候,我忽然想出來的。”他羞赧地笑了下,帶了一些不確定和不自信。
陳敏嬌鼓勵他,“沒事,說吧。”
元何青沉默了幾秒,組織了下措辭。
“我覺得我們可以挑戰一下讓觀眾參與評選,就像我們當初採用了那個觀影後發布打分表給觀眾一樣。”
對於元何青的提議,有人提出了異議。
“但是這種放權給觀眾的行為,很容易影響到電影評選的權威性。”那個人說出自己的顧慮,“觀眾對於電影的審美有時候是和專業人士是有差別的。而且,萬一有人利用這種方式作假呢?我還是看好第一種。”
元何青不是那種能和人對著辯駁的型別,他拿著筆的時候罵人可兇,可當著面就什麼說不出來。元何青想反駁了,一句話沒說,倒是把自己的脖子憋紅了。
陳敏嬌看笑了,給他解圍,“我覺得你們說的都挺有道理的。你提出的觀眾選擇和專業選擇相悖這一點,我不能否認。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有時候觀眾的選擇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這個時代大多數的選擇?觀眾選擇的好壞,其實背後映照得是這個時代文化審美層級的高低。我們不能去單獨怪觀眾的審美能力不足或者怎樣,還要考慮一下,我們作為文化傳播者,是否盡到了自己的義務,我們是否給出了足夠優秀的作品給他們選擇。”
陳敏嬌喝了口茶,洇了下嗓子。
“有大餐有屎的話,誰還會上趕著吃屎呢?”
撲哧。有人因為她的這句話笑出聲來。
“我個人覺得元何青的提議很哈,但是需要有一些改動。”
元何青眼睛亮了亮,“阿嬌,你覺得該怎麼改?”
“適當分配觀眾評分和專業評分的比例吧。我也不是很懂這個,這個你們下來再繼續研究,應該是有什麼辦法來達到最基本的公平的。”陳敏嬌雙手交叉,至於下顎以下,她的兩個大拇指悄悄地打著架,“我希望你們都清楚一點,不管這個電影節如何創辦,它最後肯定都是逃不掉四個字的。”